第10版:文化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2年09月06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对话up主
四迹 在元宇宙建一座“中文梗博物馆”(图)
本报记者 张洁

  历时两个半月, B站UP主四迹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建造完成了一座虚拟博物馆──“中文梗博物馆”。受访时四迹表示,“速度我觉得是拉满了,点鼠标点得手酸疼。”结果喜人,有高度认可的评论称之为“中国互联网元宇宙首次成功应用”。博物馆所处的位置也相当特殊,它并不在线下,而在虚拟世界当中。想要登录这个博物馆,需要通过一款免费的VR(虚拟现实)社交软件VRChat,不用出门,就能沉浸式逛博物馆。

  “中文梗博物馆”的创始人四迹,是一个“中文梗”老玩家。在B站,他是一位拥有37万“粉丝”的B站UP主,同时,他也是一名B站员工。这座“中文梗博物馆”收录了中文互联网从2000年至今的网络流行“梗”,从“古早”的火钳刘明、金坷垃,到新晋的顶流可达鸭,他将这些极富年代感的网络热“梗”收藏并一一介绍,记录了一代人共同的网络记忆。

  让普通人感受VR的便利和优势

  记者:为什么想到用虚拟线上的方式做“梗”博物馆?

  四迹:我平时做内容企化,像B站这种内容环境,“梗”是一种很接地气、让每一个网民都可以理解的流量密码,是很好的题材。另外,在元宇宙这个概念出现之前,我经常研究VR的东西,我觉得元宇宙的概念被过度定义,它最初提出来的初衷,其实也就是想表达类似VR这种交互模式,把现实生活模拟到虚拟世界里面。我玩过一段时间VRChat这个游戏,博物馆是能在VR模式下观看内容的一种选择。我希望用VR的方式呈现我们在网络上的共同记忆,更重要的是能探索未来互联网内容的消费模式和启发新的可能。

  记者:你的工作对这个项目会产生影响吗?

  四迹:我平时会画一些图、做一些动画,或担任美术监制,比如做B站“拜年纪”内容企化时,会在工作中不由自主地思考“受众”,包括如何扩大受众和考虑受众的感受,这些对做博物馆都是有积极影响的,博物馆是换一种形式的内容企化,我用VR的形式让更多人去知道、去接受,感受它的价值。

  记者:创作的过程是怎样的?有想到会受欢迎吗?

  四迹:一开始想的就是简单地填一点涂鸦,或者摆些简单的模型。但之后发现,这个题材可以理解为互联网上大家关心的内容,它会蹭上传统内容产生流量,VR形式又是新的,本身很可能有热度,此外,我想把虚拟展会的优势尽可能地展现出来。如此一来,内容方面就不能拖后腿,包括建模、文案、展馆设计、动线设计这些专业的东西我不熟,我就临时研究,临时学,凭感觉去做。我也去问一些专业的朋友,或者是更厉害的建模师来帮忙。我希望能让更多的用户直观地理解VR这种方式,它至少更接近我心目中元宇宙应该发展的方向,就是让普通消费者跟用户能感受到它的便利和优势,或者使用这样的产品获得快乐。

  记者:收集和挑选“梗”的标准是什么?

  四迹:基本上是我一个人收集,先是直接靠硬回想,然后搜索有没有那种历年热词热“梗”的总结文章,最后在群里问小伙伴有没有补充。被淘汰的“梗”往往是过于低俗的、没有热度的、有舆论风险的、网络暴力的、过于无聊的、过于小众圈层的。最终能入选的“梗”,一是考虑是否能做成一个有趣的模型来展示,二是考虑是否有一定的意义,能够引起观者的某些思考。如果一个“梗”能满足这两个条件,哪怕不是这么热门,也会被收录进来。在建模阶段,从250个“梗”里取100个,通过3D建模做成立体展品,这是为了让这个线上展馆更逼真,更“像”线下博物馆。

  它们连接了你我共同的回忆

  记者:这些“梗”似乎也封存了诸多的网络记忆,你是如何理解“梗”的?它又在发生怎样的变化?

  四迹:“梗”是互联网信息里被公认有趣的且广泛传播的内容,是一种简单而让人印象深刻的信息,它甚至变成了一种语言习惯,成为连接不同人群的共同语言。最早时候的“神马都是浮云”,现在看来是挺无聊的内容,却能在那个年代爆火。现在能火的“梗”往往节奏感很强,画面很刺激,让人特别想笑或者让人觉得情绪突然被放大。

  我觉得“梗”是一个被动存在的东西,但它是突然会让一些人感到快乐或者情绪波动的内容,并被广大人群认可。这种被动的东西,也能折射群体大致的精神状态,或者说价值取向的变化、审美取向的变化。“梗”的更新迭代也越来越快,持续爆红的时间缩短,也就更容易转瞬即逝。这些“梗”的共通点,可以说是中国的网民都在追求快乐,都是积极乐观的人群。一个博物馆里都是“梗”的话,大家看了会快乐一些。

  记者:设计中哪部分是你非常满意的?你如何让观众有真正逛博物馆的体验,又突出虚拟博物馆的优势?

  四迹:我尽可能地表现现实博物馆难以实现的内容,我想尽量避免让它看起来特别假。比如《中国梦之声》的舞台,动线确定好了之后,还要解决射灯的效果、地面的反光、颜色的还原、大屏幕的动态等问题,都要一一解决。在“马里奥的转场”环节中,可以从游戏中的管道跳下去,直达这个游戏风格的走廊中,背景音“噔噔噔噔噔噔”就有一种时空穿梭的感觉。在《我的世界》里,可以走过一道传送门穿越到沙盘中,变成缩小版的自己。当时我想做一个哆啦A梦那种变大缩小的门,用VR看很立体,小人像手办一样浮在眼前。这种体验是很有趣的,也能突出VR的优势。

  记者:馆内分为“梗起”“梗承”“梗兴”“梗繁”“玩家”“二次元”和“家”七个展厅。其中,“家”的展厅很有深意,你设计这个展厅时,有怎样的初衷?

  四迹:这个展厅里往往是家喻户晓的一些“梗”,比如来自春晚等节目的“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队长别开枪,是我”;网友课本里的“杜甫很忙”、游泳运动员上岸后的“洪荒之力”,也有疫情记忆中对医护工作者暖心的称呼“大白”、中国航天员的“感觉良好”等。

  我在构思阶段就决定把这些带有家国情怀的词纳入到博物馆中,它的中心思想是爱国,但我不想说得很直白。这个展厅铺设的背景音乐是《我爱你中国》的无歌词伴奏版。我希望,用这样温柔的方式传导升华记忆和情感。我希望,用这个“中文梗博物馆”唤起大家在中文互联网世界冲浪二十年的共同记忆。如果你感到快乐或者是感动,就会发现这个馆里的一切和你在祖国生活的经历息息相关。我觉得年轻人更愿意接受这种方式。

  记者:这个博物馆的设计是否也融入了你的感悟,抑或你成长的记忆?

  四迹:观展的过程容易勾起人的情绪,我自己的情绪也被勾起来了,所以我觉得我在倾注我的热爱。到后期其实不仅是做一个单纯的作品了,我自己从中感悟到了很多,比如博物馆中拐弯的节点处会有名人名言,关于幽默、关于分享、关于二次元,或者关于游戏的一些很重要的词,通过它们来表达我想说的。

  我在收集“二次元”和“玩家”这两个馆的“梗”的过程中,会不断地涌现自己的回忆,我设计的沙盘,小霸王游戏机,一些二次元碰车、手办,我平时热爱的东西都参与了进来。这些东西陪伴我一二十年,快乐都在这里,所以我在把这些“梗”贴出来的同时,也有一种分享回忆的感觉。

  记者:你理解的元宇宙是怎样的?

  四迹:我认可自己做的方向即元宇宙。至少我觉得它是有用的,有用户体验的,能被用户认可的。甚至很多用户觉得它很新鲜,他们愿意相信这个东西,并定义其为元宇宙的一个产品,这是很难得的。同时,我也想表达我对“元宇宙”的一些想法,“元宇宙”被定义得太宽泛、太抽象了,让人想不到任何具体的画面。现在,我想说元宇宙是个博物馆,你可以从博物馆的角度去想象它,这样理解的门槛就降低了很多。至少,普通人也能感受到“元宇宙”的快乐。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