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曲晴)城市大树既是城市记忆的守护者,也是岁月变迁的见证者,更是城市宝贵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财富。日前,市、区两级城市管理部门以绣花功夫加强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开展对城市大树、城市古树后备资源的普查工作,最终统计完成全市城市大树11万余株,建立详细的管理台账;统计完成城市古树后备资源1.4万余株,建立古树后备资源库。
为把城市树木作为城市有生命的基础设施保护好、传承好,在项目地块策划阶段,我市积极倡导保护城市大树,尤其是对胸径在30厘米以上的城市大树,坚持能保留不迁移的原则。对在建拟建园林绿化工程项目进行核查,减少迁改树木。在各类建设项目中,对承载城市历史和公众记忆的城市大树予以重点保护。
位于南开区四十三中旧址的两株法桐,饱经风霜六十余载。该地块项目开发建设中,为保留这两株大树,主管部门与项目建设方召开多次专家论证研讨会,专题研究移植方案。3名植物专家、18名作业人员奋战12天。为保护好38吨重的超大土球,项目方启用650吨超级吊车。如今,这两株法桐依然傲立在原项目地块。
同时,市、区两级城市管理部门针对全市城市树木迁移事中事后监管进行全面梳理,实行台账化管理、动态监管,对近两年的城市树木迁入地进行详细检查,确保迁移树木生长状况良好。“我们将持续在城市园林绿化发挥重要生态功能上下功夫,增强保护城市树木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将保护传承工作更加深入地融入城市建设的格局,用共同的城市记忆引导市民热爱天津、奉献天津。”市城市管理委园林绿化管理处处长王和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