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2022年,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联合本报聚焦“乡村振兴”领域,寻找最美家乡人。重点挖掘在乡村产业、文化、教育、生态、科技、卫生等各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平凡人,通过评选表彰将他们的事迹推向全国,以期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优秀范本和成功经验。
在宝坻区的田间地头,活跃着一名农民讲师,他叫高明,是宝坻区高明蔬菜合作社理事长、宝坻区高明农民教育培训学校校长,被宝坻区农机化培训学校、宝坻区妇女联合会聘为常年授课教师和科研基地辅导员。高明的课堂是露天的,蔬菜就是教室的点缀,几块砖就垒起一张讲桌。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十几年来为农民们送去各种种植知识,因为多年坚持一线传播农业知识,他现在还是天津市农学会理事、王卜庄镇科协副主席、商会秘书长。
出生在1962年的高明,是王卜庄镇北史庄村人,今年整整60岁了,但看他整天奔波的劲头,根本想不到他已经步入了花甲。作为一名农民,高明既普通又不走寻常路,他始终觉得,只有做一名有文化的农民,才能把土地种好。2007年,已经40多岁的他瞅准了农业发展趋势,率先组建了合作社,这也是当时宝坻区的第一家农业合作社。为了扩大合作社的规模,那时候他一户一户面谈,共同谋划发展,一下子就发展了156户成员,土地承包也达到6000余亩,而且还建立起了220亩示范基地,同时注册了“明欣宝”商标。
在合作社成立之初,高明就制定了打造绿色农产品的目标。这个目标说起来容易,实际施行起来,却需要付出很多辛苦,为了学习新技术,高明多次找到高校的专家教授请教,专家们每传授一个知识点,他都要在田地里进行实践。后来还直接把专家请到了合作社,与专家合作搞研发。几年来,高明主持完成了国家星火计划项目一个;与中国农科院花卉蔬菜研究所、天津市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合作完成了国家级重点研发项目一个;主持完成了天津市农业级科技项目三个;宝坻区级农业科技项目十九个,都顺利实施并结题验收。高明被乡亲们称为“土专家”,但他的干劲儿得到了各科研院所真专家的肯定。
农业要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持,他说农民们都掌握了技术,中国的农业才有发展前途。为了学习新技术,高明整天往土里 “钻”,把科技转化成实实在在的果实,又把自己的实践成果变成文字,跟全国的农民去分享。他曾在“中国科技纵横”“中国农业杂志”“天津农业科技”“天津农业科学”“天津农林科技”等专业期刊发表过百余篇文章和实用技术。
为了让乡亲们共同提高,这几年高明还创办了“为农民服务”小期刊,将一些示范成功的技术和模式,编写成“明白纸”发放给会员,让合作社成为乡亲们学习农业技术的“加油站”。有时为了更直观传授知识,他就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垒起几块砖头就当讲台,拿着实物为乡亲们讲解。
“三辣”是宝坻区特色农产品,也是传统农产品,天津人最热衷的“四六瓣儿”大蒜,就是宝坻区“三辣”之一。高明和他的合作社也在这方面做文章,经过反复试验种植,“富硒大蒜”终于实践成功。高明说他下一步将联合中国农科院、天津市农科院、天津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共同打造宝坻大葱、天鹰椒、水稻等特色中的精品,采用现代的螯合态技术进行富硒种植,发展高产、高效、高品质的农产品。
繁霜尽是心头血,爱钻研的高明仍旧一身干劲儿。他说自己来自农村,自然要服务农民,他这把星星之火,一定要播撒在热衷的土地上,为现代农业增添一抹光亮。
新报记者 徐燕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