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至13日,天津大剧院歌剧厅将连演3场舞剧《天下大足》。这部由中国东方演艺集团、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大足区委区政府、人民网共同打造的舞剧,以世界文化遗产重庆大足石刻为蓝本,历经两年打磨,将千年石刻文化与舞蹈艺术完美融合,届时将为津门观众带来沉浸式体验,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大足石刻于199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起于初唐,在两宋达到鼎盛,绵延至明清,长达千余载的开凿历史,使其成为中国石窟艺术史上的璀璨明珠。
舞剧用两个小时的时间,通过一个荡气回肠的家园故事体现大足石刻的“工匠精神”以及“择一事、终一生”的坚守精神,传递“慈、善、孝、义、廉”的价值理念。该剧人物塑造鲜活,构建出一幅充满烟火气的南宋川渝生活画面。
男主人公“小福”取谐音于“福满人间”,灵感源于大足石刻题记中的工匠姓名。还有“师父”“老铁”“小学徒”“大力”“秀才”“和尚”等匠人群像,他们分别对应着石刻工艺工序,比如“老铁”以精雕细磨工艺为原型,“大力”主要负责拉粗坯工序。此外,“师娘”的温婉贤淑、“老板娘”的风情万种、“刀妹”的泼辣直爽,这些性格各异的川渝女子形象也跃然台上,使整部舞剧充满生活气息与情感张力。
在剧情编排上,舞剧描绘万千小家庭幸福美满和田园生活的烟火人间,多角度展现大足人民对理想世界的浪漫追求,阐释“人间小满、天下大足”的理念。
剧中大足石刻的崖壁上,市井百态栩栩如生,热闹中也包含着行孝扬善、崇明尚德的谆谆告诫。北山第113龛水月观音、石篆山第12号龛的志公和尚、宝顶山第17号龛的吹笛女等形象,都在剧中得以艺术还原,实现让造像走下崖壁,走上舞台。
该剧用现代舞台艺术唤醒沉睡的文物,让大足石刻文化“活”起来,不仅让观众体会到文化传承与归属感,也将大足石刻背后所承载的民族精神传递到更为广阔的舞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该剧以舞剧《只此青绿》主创团队为班底,由韩真、周莉亚作为艺术顾问,马洪湉为编剧,刘翠、张雅琦为总编导,张翰、孟庆旸、朱瑾慧、何仲达等演员领衔主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