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理论创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5年03月31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朗读放大 缩小 默认
作风建设塑造党的先进和纯洁形象
齐卫平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通知》,要求组织全党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推动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不断赢得人民群众信任拥护,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在开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新征程之际,党中央作出这一重大部署,凸显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对保障党和国家事业胜利发展的重要意义。以作风建设塑造党的先进和纯洁形象,是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实践要求。

  ■ 作风塑党的形象建设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党的作风正,人民的心气顺,党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党的作风建设具有形象塑造的功能,作风是否端正,对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纪律建设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这就是党中央始终把党的作风放在重要位置的道理所在,也是持续推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动力所在。

  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记载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探索心血,积淀着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建设的丰富经验。党的建设定位为一项伟大工程,伴随着党的发展全过程,作风建设作为其中的一个子系统具有重要的地位。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发扬勇于自我革命精神,培育生成了许多与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质相匹配的优良作风,在全体中国人民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各方面建设具有不同的功能,党中央提出“理论强党”“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等重要观点,整饬作风的建设体现作风塑党的功能。顾名思义,所谓“塑党”就是党的形象塑造,作风与形象构成内在的逻辑关系。经验告诉我们,政党形象塑造需要两个环节来完成,一是自我呈现,二是他人认同。前者表示内部的锻造,后者表示外部的感知。中国共产党形象认同的“他人”指的是人民群众,以人民认同为旨归的形象塑造决定党的作风建设价值诉求,党以作风塑造自身形象以赢得民心为根本的实践准则。

  需要强调的是,塑造政党的形象并不等同于外形的包装,形象是实实在在的,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外在呈现,绝不可能刻意包装出来。作风反映的政党形象从根本上说是党性的体现,中国共产党以优良作风塑造党的形象体现党的性质宗旨。因此,改进党的作风的一个重要着眼点,就是透过作风看党性,在解决作风问题基础上解决好党性问题。

  纵观历史实践,党的作风建设遵循的发展规律就是始终践行党的初心使命,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发扬党的优良作风与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生活的追求紧密相结合。从一定意义上说,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是回答“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最鲜明的答案,也是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最基本的要求。党中央把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作为党的建设一条主线,要求党的作风建设必须永远在路上,作风塑党发挥的就是形象建设的功能,先进和纯洁形象的塑造成为思考和回答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个重大时代课题的应有之举。

  ■ 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创新实践经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伊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作出改进作风的八项规定,成为开创党的作风建设新局面的起点,并贯穿于全面从严治党的始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定这方面的规矩,指导思想就是从严要求,体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对人民群众期盼作出积极回应,对党风政风乃至整个社会风气发挥导向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展的一系列党内集中教育实践活动,都包含整饬作风的要求,新时代党的建设以作风改变的显著成绩显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突出成效,以持之以恒抓党的作风建设积累了守正创新的实践鲜活经验。

  第一,以强烈的忧患意识树立党的作风建设的紧迫感,深化党的作风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认识。全面从严治党以转变党的作风为切入口,回应人民群众强烈不满的突出问题首先聚焦于党的作风问题。忧党必须忧不正之风对党的危害,兴党必须端正党的作风,管党治党不解决党的不正之风问题,党领导国家建设取得的成绩再多再大再辉煌也潜伏着亡党亡国的危险。党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必须以增强忧患意识防止精神懈怠,时刻保持党的作风建设的清醒和坚定,必须坚持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整治什么问题。

  第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紧紧围绕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这个重点推进党的作风建设。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同人民的关系问题,实质是坚守党的性质宗旨。宗旨意识淡薄必然丢掉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站歪了必然违背党的性质,群众感情淡薄了必然损害党的形象。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党的作风上的表现就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在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生活的实践中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

  第三,坚持“塑形”与“固本”相结合,以“补足精神之钙”强塑造党的形象之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信念是本,作风是形,本正而形聚,本不正则形必散。”党的思想建设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以正“形聚”之本的功能体现基础性建设的重要意义。党的优良作风以理想信念为内里,能不能解决好作风问题,是衡量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的一把十分重要的尺子。坚持“塑形”与“固本”相结合,才能使作风建设的道德情操与思想建设的理想信念共同发挥引领作用。

  第四,以改变党的作风贯彻党的自我革命,营造扬清激浊、发扬优良作风的氛围。党的优良作风和党的自我革命都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两者相辅相成、共生并举。党的不正之风不可久治不愈,作风整饬必须以严的标准、严的要求、严的举措体现自我革命的勇气和魄力。缺乏自我革命精神,党的作风建设难以深入推进,无论是发扬党的优良作风还是反对党的不正之风,都必须发扬党的自我革命精神。

  第五,织密党的作风建设制度,扎牢防范各种不良习气沾染党的健康肌体的篱笆。制度是思想和行为的保障,把党的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作风建设,才能使党员和干部在作风上有所遵循,树立作风的敬畏意识,知晓明了什么样的作风必须发扬,什么样的作风必须反对。全面从严治党创新实践制定的一系列制度中,与党的作风建设相关的制度居多,配套衔接的制度体系构建推动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 新征程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形成作风建设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建设是为党的工作大局服务的,应该体现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作风的要求,使改进作风的过程成为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过程,成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过程。”作风建设重在经常、贵在恒常。保持党的优良作风需要接受经久的考验,纠正党的不正之风需要坚持韧性的发力。从时代进步和实践发展形成党的作风建设新要求新任务新动力,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创了党的作风建设新局面,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认同度。我国发展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新的发展起点上,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要求我们党必须把握战略定力,确保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稳致远。奋斗新征程,党的工作千头万绪,加强党的建设具有统领意义。风险越大、挑战越多、任务越重,越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以好的作风振奋精神、激发斗志、树立形象、赢得民心。

  进一步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度和深度,对奋斗新征程提出党的作风建设新要求。中国式现代化以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为首要的本质要求,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是中国式现代化深入向前推进的根本保证。中国式现代化是打破“现代化=西方化”迷思的伟大创举,进一步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度和深度,要求把塑造党的先进和纯洁形象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现代形象相结合,为党的作风建设注入新的内涵。

  进一步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对奋斗新征程提出党的作风建设新要求。中国共产党从建立之日起就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一百多年的奋斗以实现这个伟大使命为主题。经过长期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党团结人民艰辛奋斗中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书写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新篇章,必须以赓续革命传统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以践行党的初心使命创造和发展新的优良作风。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对奋斗新征程提出党的作风建设新要求。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抉择以来,党领导人民奋斗了40多年,国家命运发生深刻改变的奇迹坚定了把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决心和自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擘画发展宏图,作出战略部署。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深入发展,必须以破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难题为动力,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啃解决党的不正之风的“硬骨头”,发扬改革精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继续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扫除不正之风的障碍。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朗读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