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社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本报报道引关注,滨海新区相关部门积极回应关切——~~~
从“租空间”到“拼资源” 共享经济在天津加速落地~~~
政民连心桥 有事您说话
武清区邀请专家实现自主育苗 今年计划种植超过3000亩~~~
~~~
政民连心桥 有事您说话~~~
政民连心桥 有事您说话
蓟州区白马寺社区~~~
~~~河西法院成功调解两起劳动争议案
政民连心桥 有事您说话
南开大学西南村社区~~~
~~~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5年03月24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朗读放大 缩小 默认
政民连心桥 有事您说话
武清区邀请专家实现自主育苗 今年计划种植超过3000亩
红薯春播,首次用上“本地苗”(图)
记者 高立红 文/摄
  育苗大棚内的红薯苗。

  武清区石各庄镇的土质是黏土与沙土相结合,适合种植红薯等根茎类作物,是天津几个知名红薯产地之一。然而,从前这里的农民都是从山东、河北等地购买红薯种苗,因为育苗地与使用地的土质有区别,导致成活率不高,也增加了农民的成本。“什么时候我们自己也能育苗啊!本地育苗本地种,成活率也能提上去。”这是《天津日报》微信公众号“16区主官周记·政民连心桥 有事您说话”栏目收到的留言中,为数不多的农业需求之一。

  采访中记者得知,武清区农委牵头成立了红薯协会,已经在推进红薯自主育苗:目前以石各庄镇为示范基地,投入600万元,对280个育苗大棚进行升级改造,以满足武清区的种植需求。今年春播,全区计划种植超过3000亩红薯。

  记者在石各庄镇育苗大棚里看到,红薯苗已经长到二三十厘米高,而且棚内温度很高,工作人员说,这是种苗壮实的表现。因为种苗也会“呼吸”,壮实的种苗呼吸功能强,育苗大棚里的温度也会相应提高。

  来自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区的育苗技术人员张克生告诉记者,天津大规模种植红薯的时间在4月下旬,届时培育的红薯苗将派上大用场。张克生等人从事红薯育苗20余年,经验丰富。今年,他们应武清区农委之邀来担当红薯育苗的技术指导,春节前就来到武清区,一头扎进棚里。陆续出苗,张克生很是欣慰。

  石各庄镇石西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常河介绍,自主育苗的好处有很多:一来,本地育苗本地种少了运费,使红薯种植成本降低;二来,育出来的种苗更适合本地土质,抗病能力强,成活率从80%提高到95%。当地土壤种出来的苗,生长期延长了十天左右,口感、质量也会提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朗读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