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文体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南开区中小学12个班级获评“周恩来班”~~~
市群艺馆系列艺术印章讲述“一桥一故事”~~~
文化观察
从剧本生成到视觉制作 从互动叙事到全球化传播~~~
~~~
排超联赛A级3、4名决赛 次回合再负辽宁队获得第4名~~~
印第安维尔斯网球赛正赛签表出炉~~~
申花“双闸”折损 中卫重组告急~~~
15日过招山东泰山B队 22日与大连英博较量~~~
退役生活得保障 入围澳门世界杯~~~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5年03月05日 星期三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朗读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化观察
从剧本生成到视觉制作 从互动叙事到全球化传播
人工智能助力微短剧创作
本报记者 刘茵

  今年以来,中国微短剧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在这一浪潮中,AI(人工智能)技术成为推动内容创新的核心引擎。从剧本生成到视觉制作,从互动叙事到全球化传播,AI不仅重构了创作流程,更催生了《红衣大叔用AI带我穿越》《新世界加载中》《兴安岭诡事》等一批“破圈”作品。这些微短剧以“技术+文化”的双重叙事,展现了技术赋能的无限可能。

  打破传统题材边界 

  AI技术打破了传统题材边界。由DeepSeek(深度求索)参与编剧的《红衣大叔用AI带我穿越》以“时间循环”为框架,融入科技元素与哲学思辨,形成独特的“科幻乡土”风格;《新世界加载中》则通过AI模拟社会运行模型,探讨虚拟与现实的权力博弈;《兴安岭诡事》则将《续齐谐记》中的志怪故事与东北民俗结合,推动地域文化出圈。

  当前AI微短剧的题材高度集中于科幻、玄幻等视觉密集型领域。相关数据显示,2025年上线的AI微短剧中,近八成题材涉及时空穿越、未来战争或超自然元素。这种偏好源于技术特性:AI在生成奇观场景。例如,日前上线的《马家窑谜踪之神杖密码》,剧中九成以上场景依托甘肃寺洼遗址考古数据构建,通过AI深度学习,系统不仅还原了4800年前的植被分布、地貌特征,还结合古籍中的神话元素,创造出“通天神殿”“图腾兽”等奇幻场景,实现了文化符号的数字化再生。这种技术赋能让传统文化以生动的方式触达年轻观众,形成“科技考古”的新范式。该微短剧自播出以来,甘肃省博物馆的游客量增长30%,也实现了“一部剧带火一座城”的效应。

  难以触及情感内核 

  尽管技术突破显著,AI微短剧仍面临内容层面的桎梏。题材高度集中于科幻与玄幻成为共性。无论是《红衣大叔用AI带我穿越》的时空穿越,还是《兴安岭诡事》的东北奇幻,均依赖AI在视觉奇观上的优势,却难以触及现实题材的情感内核。这种选择暴露了技术局限:AI擅长生成“非现实”画面,却对生活细节与人性刻画力不从心。

  从内容角度看,部分AI微短剧故事设置简单,人物AI感突出,导致叙事沉浸感削弱,情感转折缺乏细腻铺垫,难以引发深层共鸣。业内人士表示,一些AI微短剧过于追求视觉效果和新奇设定,忽略了故事的逻辑性和人物的情感深度,让观众难以真正投入到剧情中。在技术层面,虽然AI技术不断进步,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如人物表情和肢体动作的机械感,在处理复杂场景和情节时还不够流畅自然。此外,AI微短剧的快速发展也引发了一些关于版权、价值观导向等方面的争议,需要行业加以规范和引导。

  重新审视“创作”定义 

  AI微短剧的爆发,迫使行业重新审视“创作”的定义。一方面,技术确实解放了生产力——15天完成100集制作的案例证明,AI能将微短剧从“作坊式生产”推进至“工业化流水线”;另一方面,过度依赖技术也导致内容失焦。周鸿祎曾坦言自己主演的《红衣大叔用AI带我穿越》的后期剪辑将暗杀剧情改为言情戏,这种“市场部干预创作”现象,本质是流量逻辑对艺术表达的碾压。

  AI微短剧,既是技术狂飙的试验场,也是文化创新的前哨站。未来,微短剧或将成为中国文化符号输出的新载体,如《三星堆:未来启示录》入围国际电影节,推动东方美学与全球观众对话。著名编剧张永琛表示,AI微短剧的出路或许在于找到“助手”而非“主角”的定位:用技术解放创作者的生产力,而非替代人类的艺术直觉。当技术的光环逐渐褪去,唯有回归内容本质,AI微短剧才能真正跨越猎奇阶段,从“营销噱头”蜕变为“文化现象”。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朗读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