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一则“寻找熊猫侠”的紧急招募信息在京津两地传开——天津市血液中心发出呼吁:“如果您是Rh阴性血,期待您伸出援手,加入稀有血型献血者的行列,用爱心为生命护航。”
消息发出的那一刻,北京、天津两座城市,两位素未谋面的普通人默默放下了手头的事,拨通了同一个号码:“我是‘熊猫血’,随时可以来捐献。”
昨日,他们的血液静静流淌进血袋,化作生命的护身符,让这个春天多了一份炽热的温度。
18年献血33次的“移动血库”
北京的清晨还泛着寒意,献血人刘永利已踏上开往天津的高铁。这不是他第一次为陌生人奔赴——从2006年第一次伸出手臂开始,33次献血、10000毫升的热血,“救人”二字早已刻进他的生命年轮。
“第一次献血后,采血护士说我的血型是稀有的‘熊猫血’,我觉得这是天赐的使命和责任。”刘永利说。
这些年他经历过凌晨被电话叫醒的紧急献血,也遭遇过亲友“别总折腾自己”的劝阻,但33次紧急救助他从未犹豫过,将光明和希望带给别人。
“硬核奶奶”托起生命之重
作为天津稀有血型爱心之家的资深成员,王利比谁都清楚血液的珍贵。2007年,在献血后得知自己是稀有血型,从此她便成了血站的“常客”。
她的小孙女只有2岁,还完全不明白奶奶献出的鲜红血液意味着什么。王利说:“虽然孩子不是稀有血型,但还是带着她献过几次血,有些温暖是可以从一个人传到另一个人手里的。”
据了解,稀有血型又被称为“熊猫血”,天津稀有血型爱心之家的“流动血库”里,藏着1000多位“熊猫侠”的承诺。正如刘永利所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希望每个人都能向别人传达一份善意。”
天津市血液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每一滴鲜血都可能挽救一个垂危的生命,呼吁每一位健康的公民勇敢伸出您的手臂,献出一份诚挚热血,传递生命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