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首任院长就出生在这里,所以我们寻根也应该寻到这里。”昨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以下简称北京人艺)院长冯远征一行人追随着曹禺先生的足迹,来到他的出生地和童年居所——天津曹禺故居,开启一段历史与当下的对话。
“故居体现了曹禺先生早期生活与创作环境,是研究中国话剧史的重要场所。他在此创作了《雷雨》……”讲解员介绍着曹禺先生的成长经历和他的文学创作之路。这时,冯远征看到了展示柜里陈列着的北京人艺话剧《北京人》说明书,他激动地表示:“这是我当年演出的话剧,看到这个熟悉的物件在这里展览,我真的觉得很荣幸。”
转眼参观到了故居二楼,看到了又一个熟悉的画面。“看,这是我们剧院的《日出》剧照。”冯远征指着墙上的陈列品,感慨地说,“曹禺先生是北京人艺的第一任院长,北京人艺也叫‘郭老曹’剧院,‘郭’是郭沫若,‘老’是老舍,‘曹’是曹禺。北京人艺是靠着这三大剧作家支撑到今天。特别是曹禺先生的戏,北京人艺都演过。《雷雨》《日出》《北京人》以及《原野》《哗变》,我们老院长的戏,剧院都演过。而且在北京人艺的大厅里有曹禺先生的雕像,曹禺先生倡导的‘扎根生活、服务人民’,至今仍是北京人艺的创作准则。北京人艺有今天,离不开曹禺先生。”
此次来到曹禺先生的故乡,对于北京人艺来说,不仅是一次寻根之旅,也是对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的积极响应。“今天来到曹禺故居,我们是怀着很激动的心情,我们的老院长在这里,能够来看看他的故居,其实是一种回归,让我们剧院未来如何发展和传承更加明晰。同时,天津人民艺术剧院(以下简称天津人艺)作为曹禺先生故乡的文艺院团,从建院开始也一直在排演曹禺先生的《日出》《雷雨》《原野》,这些不朽的话剧经典至今仍然在两家剧院的舞台上不断上演,多次复排,影响数代观众。可以说我们的艺术追求相同,情谊深厚,早已成为人艺一家人。”
曹禺故居参观结束后,冯远征表示:“下午和天津人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晚上我还要赶回北京,观看我们北京人艺新排演的《日出》。”在随后进行的两大院团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上,提及北京人艺与天津人艺的深厚友谊,冯远征坦言:“北京人艺与天津人艺同源情深,情谊深厚。两所剧院都成立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历经70余载的艺术沉淀与发展,秉承了‘人民的剧院’理念,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为中国话剧艺术繁荣与发展作出了贡献。未来,我们将在剧院发展、剧目建设、人才培养、文化惠民等方面开展更紧密的合作,不仅通过合作让两个剧院在艺术创作上相互赋能,更希望为中国话剧艺术的繁荣探索出更多的可能性。今天的签约是历史的延续,更是迈向未来的新起点。”
在现场,冯远征还透露了两大院团合作的最新进展。“早在1960年,北京人艺排演的《悭吝人》就曾来到天津演出。今年,北京人艺将带着新版的《悭吝人》参加天津蹦豆儿喜剧节,由北京人艺一群新生代演员出演,期待天津观众能够喜欢这部戏。”
天津人艺院长李阳表示,剧院方面会拿出资源、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与北京人艺展开深度合作。“曹禺先生是北京人艺的首任院长,也是天津人。曹禺先生的《雷雨》《日出》和《原野》在我们两个院团都是经久不衰的作品。从2015年开始,我们也开启了‘三部曲’的全国巡演,把曹禺先生的精品奉献给全国观众。在经典剧目的建设上,北京人艺和天津人艺都各具特色。我们也想就各自的特色展开深度交流,期待能碰撞出更耀眼的火花,让更多观众可以看到戏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