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计划到2027年完成设计100条以上银发旅游精品路线 不会挤占春运等客运高峰时段
掌门人说老字号~~~
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山体滑坡救援安置工作全力推进~~~
河海津韵34
光影寻城·赏味~~~
~~~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5年02月12日 星期三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朗读放大 缩小 默认
掌门人说老字号
沙窝萝卜美名扬
李国豪

  西青区辛口镇小沙窝村,是我出生长大的地方,村里几乎家家都种萝卜,碧绿脆爽的沙窝萝卜,是家乡这片土地独有的冬日记忆。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村里,在孕育生机的土地上,为了沙窝萝卜品牌的做大做强,努力着奔忙着。纪录片《老字号 共潮生》第2季将镜头对准了初冬时节我们村最热闹的时候,也是我最忙碌的时刻——沙窝萝卜丰收上市。参与这一次的拍摄,让我更好地梳理了沙窝萝卜的种植历史,也再次感受到父亲当年创办种植合作社的初衷与决心。

  我们村历史悠久,北宋时期这里曾是宋辽边境,为驻军戍边,在大运河沿岸设沙涡砦;明朝永乐年间,大量移民迁居此处,曾经的军寨慢慢发展为村镇,人们开荒垦殖,逐渐把广阔的洼淀荒滩变成可耕种的良田,形成众多村落,小沙窝村亦在其间;清朝康熙至乾隆年间,人口渐增,村民在南运河沿岸开辟菜园种蔬菜,后来发现在别处长得一般的青萝卜,在这里却生长良好,口味甜美,在当时就有“沙窝萝卜赛鸭梨”的赞誉,很受欢迎;民国时期的《静海县志》物产篇上有“萝卜青者以沙窝产良,生食味如水果然”的记载。得天独厚的既含沙质土又含黏土的壤土,保水保肥、耐旱耐涝,成就了沙窝萝卜天然的种植条件。另外,萝卜喜低温弱光,沙窝所处地理位置也提供了适宜萝卜生长的温度和光照。

  听老人们讲,早年间,萝卜入冬收获后及时卖出,产量大增后就摸索出土埋窖藏的方法,逐渐形成大批量的由冬卖到春、陆续供应到5月初的贮存销售模式。由于小沙窝村3—4尺深度土质沉积的特殊状况,贮层湿润保温,沙窝萝卜在贮藏过程中,由初收时的微辣,逐渐后熟转甜,味道更鲜美,村民们积累下挖坑窖藏的宝贵经验。从1935年起,沙窝萝卜就运往香港销售,逐年增量,美名远扬,甚至漂洋过海,远销日本、东南亚;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组织一大批优秀农产品出口创汇,沙窝萝卜从1952年开始,由外贸公司统一收购,经由华润的五丰行向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进行销售和推广,出口历史长达四五十年,为国家创汇增收作出巨大贡献。

  2007年,在我父亲李树光的倡导下,“天津市曙光沙窝萝卜专业合作社”成立。当时,我村出产的优质沙窝萝卜正被冒名顶替的青萝卜围困,价高质差,严重损害我地产品名誉;成立合作社正当其时,制定统一的生产技术标准,对种植户进行指导,实行产后收购、分级和销售。合作社致力于提高沙窝萝卜的品质,并且挖掘其种植文化,做强品牌,把这一天津特产推向全国。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能感受到,村民们越来越重视对沙窝萝卜的生产投入,并对其进行更为精细的管理,钻研创新出秋延后栽培和延贮技术,使沙窝萝卜品质更细腻,更脆美多汁,甜辣适口。2009年,沙窝萝卜种植和窖藏技艺入选天津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科技助力也让沙窝萝卜更具竞争力,如今沙窝萝卜已基本不窖藏,待拔的萝卜一直种在地里也不会熟过头,这一过程叫“活体储糖”;农业科技人员继2011年推出“七星”品种,彻底改变沙窝萝卜的种植水平后,又经过10年时间,推出了新一代品种“天星02”,它的甜度、口感度、脆度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2023年,我从父亲手中接过经营重担,成为曙光合作社的主理人,希望带领曙光沙窝萝卜从“津门老字号”发展成未来的“中华老字号”,甚至是“百年老字号”。《老字号 共潮生》的播出让我受到极大的鼓舞,从沙窝萝卜悠久的种植历史中看到了一代代的沙窝人和农技专家为其所付出的耕耘与努力,这让我更加坚定了传承并发扬老字号的决心,在带领合作社做大做强的同时,也同小沙窝村村民一道实现共同富裕,将我们的地域文化和匠人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作者系天津曙光沙窝萝卜合作社总经理)

  (今日18:20天津卫视播出纪录片《老字号 共潮生》——《大桥道》)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朗读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