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文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5年01月20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朗读放大 缩小 默认
寒到极致花迎春(图)
王志高
  齐白石《蜡梅图》

  “大寒大寒,无风也寒。”大寒如同披霜戴雪的隐者,岁末悄临,携天地极寒,亦藏诗意万千。当我们轻轻翻开古诗词卷,仿佛穿越千年时光,能与古人共品大寒这一节气独特的韵味,于墨香古韵之中,感受岁月沉淀下的美好与深沉。

  大寒之名,首现《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古人以超凡的智慧,遵循自然法则,精心划分节气。大寒,作为二十四节气之末,犹如一年的总结,记录着岁月的流转,是农耕文明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刻印记。每一片雪花、每一道霜痕,都在诉说着人与自然相依相生的故事。

  古诗词中,大寒的景致宛如一幅水墨长卷徐徐展开。“旧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阶前冻银床,檐头冰钟乳。”邵雍的笔下,旧雪新雪交替,银装素裹的世界里,阶前如冻银铸就的“银床”,檐下垂挂着冰凌似的“冰钟乳”,将大寒的冰寒之美刻画得淋漓尽致。天地间,大自然这位伟大的画师以冰雪为墨,精心雕琢出一幕幕令人叹为观止的奇景。湖面封冻如镜,倒映着枯枝的萧索与韵味,偶尔有寒鸦掠过,恰似马致远笔下的“枯藤老树昏鸦”,孤寂之感油然而生,为大寒增添了一抹淡淡的哀愁。而广袤的田野上,积雪如云般轻柔覆盖,脚踏其上,“咯吱”作响,宛如大地在冬日的低吟浅唱。

  民俗风情在诗词的字里行间同样得以窥见。“小寒大寒,杀猪过年”,虽然诗词中鲜有直接描绘宰猪的场景,但那份阖家团圆、喜庆祥和的氛围却溢于言表。正如王安石所言,“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想象着新出锅的红烧肉香气扑鼻,一口下去,不仅驱散了周身的寒意,更温暖了脾胃与心田。此外,写春联、剪窗花等大寒时节的习俗,也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祈愿。大红的纸张、喜庆的墨字、寓意吉祥的窗花,无一不彰显着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一家人围坐一堂,欢声笑语,温馨四溢,这便是大寒时节的人间烟火气。

  文人墨客们亦在大寒节气留下了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以极简的笔触勾勒出天地间的苍茫与孤寂;而张维屏的“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则赋予了大寒新的生机与希望。它不仅是寒冷的极致,更是冬春交替的关键时刻,默默见证着生命的坚韧与顽强。

  余秋雨曾说:“大寒冷至极点,却也预示着春意的萌动。”当寒冬的尽头,蜡梅傲雪绽放,金黄的花朵吐露着清幽的芬芳,宛如春天的使者,宣告着春天的到来。大寒虽寒,却孕育着无限的希望;虽静,却能深深触动人们内心的情怀与思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朗读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