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专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12月30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天津市应急管理局
坚持系统治理 强化关口前移
以高水平安全服务天津高质量发展(图)
通讯员 汪昕
  京津冀“以演筑防 以练为战·2024地震及其引发山洪和地质灾害综合应急处置桌面推演”

  安全隐患排查整治

  天津市“砺剑-2024”森林防灭火综合应急演练

  无人机短时恢复公网通讯

  沉浸式灾害体验平台

  天津市“应急安全靠大家”宣教进校园暨教育系统2024年消防宣传月启动仪式

  岁末将至,回首过去一年,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秉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纵深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融合推进精准监管和优质服务,督促重大事故隐患深查彻改动态清零,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之间形成良性互动,积极推动构建新安全格局,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以高水平安全服务高质量发展。

  牢记嘱托,高位推动,织密安全生产防控网。安全生产是民生大事,一丝一毫不能放松。市委、市政府坚决扛起安全发展的政治责任,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定期听取安全生产、防汛救灾、森林防灭火等汇报,研究部署重点任务。市安委会专门印发文件,明确所有市委常委和市政府领导的安全生产职责清单和重点任务清单。市领导重点时期和节假日必查安全,采取指挥调度、一线检查等方式,以上率下推动安全责任落实。

  2024年是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的开局之年,市应急管理局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紧紧聚焦“法规标准”、“责任体系”,坚持“把制度完善起来,把责任落实下去”,纵深推进三年行动走深走实。制定完善安全生产地方性法规标准,自今年11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天津市安全生产条例》。研究修订《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明确和规范安全生产工作职责的意见》,进一步细化部门监管职责。强化基层各行业安全监管执法人员能力培训,采取网络课堂、集中培训、岗位练兵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基层安全监管执法人员执法业务培训6506次、培训57.09万人次。聚焦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综合运用“四不两直”、明查暗访等多种形式,对严重违法行为依法采取停产整顿、关闭取缔、联合惩戒、“一案双罚”等措施,有力震慑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违规行为。

  不放过漏洞、不留下隐患,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单位全力以赴实施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行动,有效解决了红郡大厦、保富国际等一些整改难度大、群众关注度高的重大事故隐患。截至目前,全市2023年及以前的存量重大事故隐患已全部清零。同时,健全完善重大事故隐患数据库运行管理机制,推动企业实行清单制管理并动态更新整改落实情况,督促企业自查隐患整改上报,鼓励企业内部从业人员和社会群众报告重大事故隐患,实现风险防控内部闭环管理。

  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持续加大警示教育力度,让企业的安全之弦时刻绷紧。牢牢扭住企业主要负责人关键少数这个“牛鼻子”,利用“线上+线下”“集中+点对点”等形式,开展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教育培训2.24万次、培训247.05万人次,实现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两轮次全覆盖培训。严格做到逢查必考,每进一家企业,执法人员都会组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一线操作工参与考核,以此增强企业人员安全操作意识与能力。联合市委宣传部印发《关于报送安全生产隐患和典型案例媒体曝光工作清单的通知》等文件,市、区两级主流媒体曝光隐患问题上万个,并从中选取突出隐患、典型事故和执法案例,制作安全生产警示教育片,观看人次达210万。沉痛的教训时刻警醒着人们:一时思想麻痹,一个疏忽大意,一次违规操作,一个环节监管不力,都可能引发无可挽回的事故。只有时刻保持“一失万无”的警醒,才能有效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以责任到位推动安全措施到位。督促落实党政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属地管理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理清“谁排查、谁整改、谁监督”,明确了大型商业综合体、燃气旧管网更新改造等15个领域安全监管职责,弥补安全监管盲区。截至11月底,各区、各部门检查生产经营单位51.34万家,曝光、约谈、联合惩戒企业1586家,责任倒查追责问责371人次,进一步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不断提升城市本质安全水平。

  强化统筹,综合施策,持续提升应急救援能力。“请市局指挥中心将现场附近视频监控一小时前查询情况共享屏幕。”“收到,明白”。随着指令下达,指挥中心、前方指挥车内、现场救援人员随身设备上,都可以同时收看到监控视频,实现了现场情况的直报。在应急指挥救援过程中,既能共享前方现场信息,还可以将后方研判能力同步给现场处置人员,让指挥救援精准高效。

  在近日举办的预警指挥和航空应急项目建设成果观摩会上,集中展示了今年建设启用的视频监控系统、应急叫应系统、林火监测系统等应急管理信息化设备,以科技成果“武装”救援装备,为的就是在千钧一发的时机,应急力量能够联得上、救得快、打得赢。

  立足“指挥调度中枢”的定位,守住信息报送“生命线”。市应急管理局谋划推动了我市应急指挥部体系顶层设计,市区镇(街)三级应急指挥部体系基本形成。可以实现应急系统内各单位即时通信,并且与消防、林业局等进行跨部门视频会商。制定并实行《关于获取灾害事故信息和启动预警叫应机制的工作规范》,从四个层面开展预警叫应,截至目前,启动各类叫应420余次。与此同时,推进重点部门之间的联动对接,组织110、119、120指挥中心及卫健、住建、城管、交通等部门召开专题会议,不断提升突发事件联合处置水平。此外,已建成应急管理视频监控综合应用平台,实现市、区两级平台的应接尽接,新建具有智能分析功能的高点视频1000余处,并从公安、水务、住建、交通12等部门汇聚视频资源10余万路,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和指挥决策提供支撑。

  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和应急力量体系建设。出台了天津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实施办法,全面规范应急预案编制、审批、演练等工作。并将7家央企74支2500余人工程抢险力量、深之蓝等18支企业队伍纳入市级应急救援力量,全市应急体系日趋完善。深入推进京津冀应急协同联动。加强三地预警信息互通、联合会商研判、预案联编联演、灾情联防联控、通信物资保障等协作,进一步提升协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科技赋能,防患未然,筑牢守好防灾减灾救灾防线。“如果灾害发生时您发现断电断路断信号了,不要急,就到咱们这个应急叫应终端这里来。它是太阳能储电的,通过上面的二维码连接Wi-Fi,按照提示就可以直接向应急部门发送求救短信了。比如多少人被困,哪条路还能走,急需什么物资,这些都行。这样外面的人员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实施救援。”在天津市西青区辛口镇,正在进行一场应急设备使用教学的培训。在西青区应急局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到场的村民们很快就学会使用这个应急叫应设备。而这个新设备的功能不只于此,除了可以从里往外呼出、摄像头采集视频画面外,它还能由外向内呼叫。设备上配有一个大喇叭,在“断网、断路、断电”的“三断”极端情况下,应急救援人员可以远程编辑短信,差不多一分钟之后,短信内容就能转变为语音,通过设备上的大喇叭由机器人“喊”出来。比如救援人员大概还有多久到、应急物资将在哪里投送等等,都可以第一时间告知受困群众。

  天津市应急管理局网信办负责同志介绍说:“我们在支援外省市应急通信的时候遇到过,可以用无人机来短时恢复公网通讯,大部分群众不知道无人机是干什么的,现在有了这个设备,我们可以提前告诉大家,一会儿见到无人机,手机就有信号了,可以开机联络外面的亲友。”目前,天津已经布设200台这种应急叫应终端,主要分布在多灾易灾的村镇,一步步织密织牢防灾减灾网,提升受灾群众安全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防灾减灾,除了在技防上“加码”,还要未雨绸缪、强化应急准备。“打有准备之仗”,才能让应急管理工作事半功倍。通过组建市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修订《天津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天津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定期会商研判全市自然灾害形势。开展2024年度市级救灾物资增储工作,可满足12万人灾后基本生活所需;汛前推动全市落实90类、3.7亿元防汛物资,推动在全市“四防”重点区域设立300个预置点、前置11类抢险物资,为防汛抗洪做足物资准备。

  今年汛期期间,及时启动上岗机制、持续盯守,按照“联合会商-及时调度-广泛叫应-跟踪反馈”流程,组织联合会商273次,提前下发强降雨、台风等防范应对通知13份,及时启动市防洪四级应急响应7次,组织市防指成员单位、各区召开视频会议241次,“一区一策”调度部署城市排涝、山洪地质和风暴潮灾害防范等重点工作,及时有效做好汛情预报预警。

  关口前移是关键,力量下沉是重点。为确保安全度汛,派出42路工作组一线督导强降雨防范措施落实,针对易积水点位,统筹各方力量增援排险,372次“叫醒”“叫应”全市应急责任人加强防范。全市累计转移、户内避让危陋房屋和山洪地质灾害威胁区域群众7690人次,劝返疏散游客4万余人次,封控积水道桥241处次,排除积水片313处次,救助被困群众168人。通过举办防汛工作新闻发布会,联合主流媒体及时发布灾害天气预警、防洪应急响应,连续15天播出汛期安全音频提示,将居民群众发动起来,同向发力,筑牢抵御各类灾害事故的人民防线。

  从最不利情况着想,严负其责,层层压实森林防火责任。紧盯“五一”、国庆节等关键节点,会商研判森林火险形势,联合规划资源、公安等部门检查,部署开展2024年森林火灾重大隐患动态清零和查处违规用火行为专项行动,截至11月底,全市制止野外违规用火596起,教育劝阻16399人次,行政处罚6人,有力消除了森林火灾隐患。出台《关于做好突发地质灾害防范应对工作的紧急通知》,扎实做好巡查排查、预警叫应、转移避险等工作,赴蓟州地质灾害隐患点位检查,抓实地质灾害隐患点“一处一预案”,临灾避险转移“一户一预案”落实,未雨绸缪应对地震地质灾害。

  聚焦末端,深入基层,着力提升应急宣传共建共享效能。触电是什么感觉?地震了第一时间要做什么?火灾遇到浓烟,弯腰逃生时,这个腰要低到什么程度才行?家庭急救包里都应该有什么?海姆立克急救法到底该在哪发力?这些关键时刻可以救命的“小”妙招,在天津应急安全科普流动体验馆里,都能亲身体验之后学会。虽然名字叫体验馆,但它不是固定在一个场馆里,而是把地震模拟器、烟雾逃生模拟装置安装在了一辆辆小型货车上,不挑场地,马路边、社区旁、学校里,车开进去随时都能展示体验。

  “最初设想就是要打通科普的痛点,体验式科普过去总是困在固定的场所,想来的人不方便来,想走出去呢又带不出去。我们这个形式很方便,让体验式科普变得可复制可推广。”项目负责人天津市科普大使,天津师范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风险治理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温志强教授介绍说。今年,天津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天津市安全宣传“五进”工作末端落实的通知》,鼓励多种形式开展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宣传。天津市应急管理局联合市委宣传部、市教委等八个部门,共同推动流动体验馆进校园进社区巡展。自9月份以来,流动体验馆已经举办10余场活动,有大中小学的上万名学生参与其中。

  “人人讲安全”是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的前提。每个人都应充分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才能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安全规定,减少安全隐患。通过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防灾减灾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受众达2688.3万人次,有力提升全社会安全意识和防灾减灾知识技能。市应急管理局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两微一端”等传播载体集中推送防灾减灾题材的短视频、影视剧等科普作品。联合天津电视台教育频道、天津交通广播制作播出《白俊说安全》《交广会客厅》《应急讲堂》等应急科普专题节目110余期,全面提升社会公众应急意识。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让安全理念深入人心,形成人人关注安全、人人参与安全的良好氛围。

  “个个会应急”是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的关键。在灾害发生时,快速的应急响应和有效的自救互救措施是减轻灾害损失的关键。天津努力形成全民参与、共同应对的防灾减灾格局,今年以来,天津已经新建各类应急科普基地、平台十余处。其中有面向市民、游客的应急科普主题快餐厅、主题地铁车站以及“天津之眼”景区的主题轿厢;还有探索将游戏与科普相结合的,例如中新生态城安全体验馆的“我是应急小英雄”剧本杀活动;连续四年投入专项资金,在天津科学技术馆建设应急科普专区。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我们深知,每一次风险的排除,每一处安全的守护,每一份稳定的维护,都是在为高质量发展的大厦添砖加瓦。我们应以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以枕戈待旦的进取精神,把防风险的堤坝筑牢,把保安全的网络织密,把护稳定的基石夯实。让我们在这种“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的强大动力下,汇聚起磅礴力量,向着天津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奋勇前行。通讯员  汪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