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宾
王遥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
绿色金融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助推器。京津冀如何协同联动,引导更多资金支持能源和产业结构调整,共促区域绿色高质量发展?日前,记者采访了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她认为,三地要强化区域政策协同,推动绿色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特色化绿色金融产品创新,联手打造绿色低碳产业集群。
京津冀绿色金融发展各具特色。在王遥看来,北京绿色金融市场表现在全国一直处于领先水平,绿色金融基础设施配套丰富,以市场表现活跃、政策效应凸显、配套机制健全为主要特征,依托金融机构总部聚集的优势,可充分发挥市场效能推动绿色金融创新,引导资金流向绿色、环保的产业。天津依托港口、物流、产业优势,加之天津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等区域政策利好,能够吸引大量绿色金融业务落地。河北省农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尤其是钢铁、煤炭、化工等重工业领域产能和规模都处在全国前列,近年来正通过金融赋能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和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创新动能澎湃,均为绿色金融协同发展打下基础。
作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一,绿色金融发展迎来了关键风口,但也面临诸多挑战。王遥认为,一方面,我国绿色投融资仍存在较大资金缺口,需进一步发挥金融机构资源配置能力,撬动民间绿色投资,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参与绿色项目以及低碳技术开发等投资活动。另一方面,绿色金融创新产品应用范围亟待扩大,在以传统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为主的基础上,仍需扩大环境权益抵质押贷款、绿色融资担保基金、绿色建筑保险、绿色不动产投资信托等创新产品的应用范围。
当前,天津东疆综保区正积极推进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绿色租赁业务,将进一步构建“激励+约束”机制,全面提升行业信息披露水平,通过打造示范项目,提高对绿色租赁的接受度,不断引领整个租赁行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在支持绿色技术发展、绿色设备更新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三地要加快推进特色化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提升区域绿色金融市场能级。”王遥建议,京津冀应加强绿色金融监管合作,推动风险联防联控,加快建立京津冀绿色企业和项目库,构建信息共享的监管协同机制;协同制定区域内的碳核算、环境信息披露等绿色金融标准,并实现互认互用,提升电力现货和碳市场一体化水平,增进各区域间的联系。此外,三地还应聚焦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工业、绿色建筑等重点领域,推动区域特色化的绿色金融、转型金融和碳金融等产品创新,深耕本土重点项目,“以点带面”分类推进京津冀地区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