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人民日报》整版聚焦天津市河东区,重点从用好工业遗产、盘活闲置园区、改造边角地块、推动多方共赢4个方面,报道该区在城市更新中盘活老旧厂房等存量资源,推动城市业态、功能、品质不断提升。
文章说,“三新三量”成为天津做好当前经济工作的主抓手和突破口。近年来,河东区在城市更新中注重挖掘老旧厂房等存量资源价值,围绕盘活存量、盘而有效积极探索。目前,全区已完成产业更新和正在谋划实施的老旧厂房改造项目共计18个,总提升改造面积74.6万平方米,连同企业自用和企业租赁的厂房,河东区存量厂房利用率接近90%。
用好工业遗产
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老厂区迎来蝶变
始建于1937年的天津第一热电厂——这座不少天津人口中的“一热电”,2016年,“一热电”地块以“带地上物出让”形式顺利出让,改造提升方案经天津市、河东区相关部门审核确定。
改造后的“一热电”——如今的天津金茂汇商业综合体,设计匠心处处可见:巨型煤斗悬挂于商场入口处,混凝土结构与玻璃结构各占一半,结合内置灯光,渲染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别致美感……
“推动全市存量资产盘活,作为老工业基地的河东区是重中之重。我们因地制宜、分类改造,推动工业遗产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河东分局局长胡安乾说。
修缮改造后的天津第三棉纺织厂旧址,如今已被打造成集创意设计、时尚消费、文化演出于一体的“棉3创意街区”,正在更新改造的天津第一机床总厂,变身“工业博物馆”:津一会客厅、津一厂史馆等更新项目开始试运营……
盘活闲置园区
聚焦主导产业培育增量,借助城市体检发现问题,推动产业园区错位、协调发展
河东区将闲置园区盘活与主导产业发展相结合,提出围绕主导产业,按照“一个产业园区、一个工作专班、一套工作方案”模式,由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多部门协同推进产业园区盘活工作。
2021年10月,历时5个月改造的鑫创医疗器械产业园开园。2023年9月,依托原蓝天牙膏厂老厂房建设的河东蓝天医疗器械产业园正式开园。
近年来,河东区坚持“一园一特色”“一楼一产业”,利用闲置园区培育主导产业,至今已完成12个以存量厂房为建筑主体产业园区的更新改造项目。
2023年,河东区在区级城市更新专项规划中明确提出“一站一带一园多点”的城市更新发展格局——“一站”即天津站,“一带”指海河东岸发展带,“一园”即河东区重点建设的金贸产业园,“多点”是指围绕全区点状分布的存量资源,打造特色,全面发力。
(下转第3版)
(上接第1版)
改造边角地块
改善城市公共空间,将城市“零碎地”变成“金角银边”
停车、插枪、扫码……清晨6点,家住河东区大王庄街道积善里社区的网约车司机李鸣,来到社区附近的一处快充站给车充电。几年前,新能源汽车充电难还是李鸣的烦心事。
近年来,河东区国资委鼓励区属国有企业在城市开发建设中完善生活服务功能,努力把“零碎地”变成城市的“金角银边”。
如今李鸣给汽车充电的快充站,所在地便是积善里社区东北角的一块边角地。这座快充站距离周边11个老旧小区最近,可以服务近2万名居民。
边角地还有多重新功能。河东区利用边角地打造停车场、口袋公园、特色市集等,补齐民生短板,推动城市功能、品质不断提升。
推动多方共赢
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国企民企携手共奏“交响曲”
位于河东区十四经路3号的这座电商产业园,2022年6月开园运营。园区汇集经营二手箱包、数码产品等生活消费类商品的小微企业,集展销、鉴定维修、直播带货和企业办公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2022年初,作为河东区属国有企业,天津市嘉盛城市运营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接下盘活改造任务。国企民企携手,天津嘉盛集团负责园区设计改造,联系相关单位为园区改造开展合规性评估;广泽集团则对区域市场进行调查,提出运营方案。二次方二手商品流通电商产业园迄今已吸引230余家企业注册,园区企业交易额累计近5亿元。
“不同于新城区建设,老工业区土地资源有限,我们将不断创新机制,答好盘活存量这道必答题,努力推动老工业区业态、功能、品质不断提升。”河东区委书记周波表示。(本报记者 孟若冰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