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吴巧君)记者从日前我市举办的“一月一链·融通赋能”天津市中小企业融资·大中小企业融通赋能服务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上获悉,我市在全国创新开展转贷款资金和保险支持重点产业链试点,推动金融机构在需求发现、供给适配、对接服务方面,加大对重点产业链上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2023年末在津银行机构支持重点产业链贷款1366亿元,在津保险机构为2535家链上企业提供风险保障7000亿元。
据介绍,我市金融机构近年来支持更多中小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创新发展道路,在监管引领下,目前,天津辖内共有26家银行推出了科技创新要素增信产品,支持知识产权增信的54款,支持科技奖励增信的34款,支持科技人才增信的33款,其中29款专属产品是为专精特新企业量身打造,重点解决轻资产企业融资不解渴问题。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天津监管局创新上线“津惠通”金融产品自选小程序,并于今年3月正式入驻市政府“津心办”App首页。
“津惠通”是面向中小微企业、涉农企业、科技创新企业提供适用信贷产品信息服务的小程序,归集了在津49家银行的300余款信贷产品信息,帮助实现银企对接精准性,推动去贷款中介,缩短融资交易链条,降低综合融资成本。“津惠通”设置了贷款期限、担保类型等组合选项,企业一键“确认”,即可精准筛选出符合自身条件和个性化需求的贷款产品,横向比较后按照指引进一步咨询对接办理业务。
天津监管局强化对小微企业授信尽职免责等金融支持政策执行情况的监测督导,针对各银行尽职免责的适用范围、结果公示、异议渠道等关键环节加强监管指导,完善“敢贷愿贷”长效机制。2023年度,17家在津法人银行共启动小微企业授信问责8820人次,其中认定免责8062人次,免责人员占比91%,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此外,天津监管局加强与发改、税务等相关部门协同,深化信用信息在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等多领域、多场景的应用,提升“能贷会贷”水平。2023年末,在津银行机构向普惠型小微企业发放贷款余额3371亿元,其中信用贷款占比达42%,同比上升4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