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文娱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天津博物馆创新推出“双师讲堂” 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
~~~
~~~
逛市集 淘旧书 看展览 听讲座 赏非遗~~~
~~~
~~~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3月27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天津博物馆创新推出“双师讲堂” 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
“板凳上的博物馆”继续开讲(图)
本报记者 刘茵 摄影 姚文生
天津博物馆的授课老师为学生讲解杨柳青木版年画相关知识。

  为让青少年厚植爱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充分发挥博物馆在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及形成馆校协同育人良好局面中的作用,昨日,2024年天津博物馆“板凳上的博物馆”春季课程在该馆开讲。

  开启“双师讲堂”模式,馆校多科联动、双向互动

  昨日,天津市第二十中学180名学生走进天博展厅,聆听博物馆里的课程。首场课程创新授课方式,以“双师讲堂”的形式开展,天津博物馆的授课老师与第二十中学历史、地理等学科教师多科联动、双向互动。

  大运河的天津段是如何形成的?杨柳青木版年画与大运河有什么渊源?在“孤帆影远”——天津运河文化展展厅,天博宣教部的张凌菲以“古运河 新活力——天津运河文化的前世今生”为主题,依托馆内历史资料和文物展品,重点讲述天津作为运河沿岸重要城市,与运河互相依存,最终因河而兴的发展历程,以及运河如何带动天津城市发展与特色文化形成。第二十中学教师则带领学生们梳理从隋唐大运河到京杭大运河的发展进程,探究运河沿线的气候、水文、地质等特征。

  授课后,馆内工作人员带领学生们进行了杨柳青木版年画上色体验活动。天博宣教部的郭颖说:“学生们借助刚刚学习到的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在年画上涂抹自己喜欢的颜色,再结合热缩工艺制作精美的钥匙链,在实践中体会以杨柳青木版年画为代表的天津运河文化以及非遗魅力。”

  第二十中学历史教师李煜告诉记者:“课程育人是学校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走进天津博物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天博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育人全过程,让文化自信在学生的心里发芽开花。”

  解读展览和动手实践相结合,深入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

  在另外两个展厅,还同时开设了“博物馆里探寻中华文明起源”和“文物中的二十四节气”两场课程,分别以“肇基文明”——天津博物馆藏商周文物特展、“岁华纪丽”——天津博物馆馆藏二十四节气文物展为依托,通过授课老师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让学生们深入了解商周时期的历史文化以及文物与二十四节气的关联。课后,学生们参与了杨柳青木版年画的拓印活动,在创作中将理论知识和动手实践相结合,收获了难得的博物馆学习体验。

  在展厅内沉浸式读懂历史,让七年级学生贺海燕有了新的感悟。她说:“通过这样新颖的课程体验,让我能更加立体、生动地掌握课本上的知识。”

  一年来,累计服务30余所大中小学校,惠及学生1.2万人

  “板凳上的博物馆”系列课程于2023年3月启动,充分发挥馆藏文物资源优势,将博物馆的静态展览转化为学校动态教育活动,使博物馆成为青少年传承中华文明的“第二课堂”。目前,该课程已累计服务30余所大中小学校,惠及学生1.2万人。

  该课程面向全市大中小学学生,以班级为单位,把博物馆作为第一教学场所,将展览与学校课程相结合,开展思政课、语文课、历史课、音乐课、美术课等多学科现场教学,打造博物馆资源与学科教学相融合的多元化、沉浸式学习模式。目前,该课程设有文物类、历史类、专题类等不同主题,根据主题邀请专家授课。

  天津博物馆党委书记于健说:“今年的课程我们创新推出‘双师讲堂’模式,通过跨学科教学,让学生们在展厅内近距离学习文物知识、感知历史,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将优化教学方式、完善教学设备、丰富教学内容、增强互动体验、讲好天津故事,也将围绕思政篇、文化篇、历史篇推出系列课程,继续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职能和阵地作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