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保障居民安居乐业”“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继续做好‘一老一小’工作”“扩大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在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上,既有谋发展的拼劲,又有为人民的热度。如何把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市民政局第一时间学习、第一时间传达全会精神,并拿出“路线图”,将全会部署要求的总书记关心的事、嘱托的事逐项抓好落实。
“深入领会、全面贯彻‘四个善作善成’重要要求,对标对表完善落实民政贯彻措施,提升‘善’的能力,细化‘作’的措施,确保‘成’的效果,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高品质民政服务保障,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落实到民政工作全领域、各环节。”在全市民政工作会议上,不仅吹响了奋进的号角,也指明了行动的方向。
在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方面,市民政局聚焦精准救助,出台《低收入人口认定办法》《社会救助复审办法》《市社会救助“一事一议”管理办法》,修订完善《临时救助办法》,解决群众各类突发性、紧迫性基本生活困难。聚焦主动救助,开展全市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鼓励各区在社会救助+党建、优化分类救助、加强物质+服务救助、规范基层经办能力建设等方面创新;持续深化推动社会救助“一城通办”,提高社会救助规范性、标准化水平;深化流浪乞讨人员终身寻亲机制和区域性中心试点创新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聚焦智慧救助,进一步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建立市、区、街道(乡镇)、村(社区)四级预警信息处置机制。聚焦多元救助,创新慈善力量参与社会救助途径方法,及时解决困难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今年,瞄着“打造品质养老”的目标,在精准保障上,市民政局将推动《天津市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落实落地,完善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和护理补贴管理办法,出台高龄津贴管理办法。在提质增效上,创新认知障碍照护服务,打造老年人认知障碍照护专区10个;深化“互联网+养老”服务,推动“津牌养老”智慧服务平台上线,打造智慧化养老服务综合体10家;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培训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者1000人。常态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继续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深化推进老年人助餐服务,优化分级体系,拓展多元供给。
在提升基本社会公共服务水平方面,深化婚俗改革实验区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婚姻登记机关设置在公园等标志性意义场所,建设综合性婚姻家庭服务指导中心。推动残疾人“两项补贴”精准管理,深入实施“精康融合行动”,规范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