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华丽的舞台、精致的礼服,演员也称不上多专业,但靠着一方露天广场,凭着个人的技艺和热情,一台台接地气、聚人气的“村晚”便热闹开场了。
今年春节,在滨海新区看颇有古韵味的“村晚”成了新年俗。融合非遗展演和民间绝活儿的“好戏”接连上演,人们看在眼里,乐在心里。这几天,在汉沽街道的村子里,铿锵有力的锣鼓声响个不停,由乡亲们自导自演的“村晚”将节日的氛围感和仪式感拉满。
来到大马杓沽村,滨海新区国家级非遗项目——汉沽飞镲表演让人眼前一亮。表演者步法娴熟、动作流畅,昂扬向上的姿态感染着每一位观众,掌声、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甲辰龙年,怎能少了“龙”元素?走进大王瞿阝村,欢快的音乐一开始,一条10多米长的“彩龙”随即登场。它时而上下翻飞、时而神龙摆尾、时而腾挪盘甩,舞龙者随之伸展、跳跃、旋转,舞出了乘风破浪的气势,也舞出了新时代的精气神。
小马杓沽村的秧歌花会同样年味儿十足。村民穿着鲜艳的服装,骑毛驴、划旱船、打腰鼓,唱着、跳着、笑着,一声声乡音饱含乡风乡味,一张张笑脸“绽放”乡村振兴的蓬勃气象。
一个个有看点、能共情的节目还在继续,扭秧歌、踩高跷、猜灯谜、圈扇舞……红红火火,热气腾腾。
有村民告诉记者,大家都爱“村晚”,不夸张地说,开场前想3个月、练3个月、演3个月,结束后再品3个月。在“村晚”上,人人是“民星”,讴歌幸福生活、汲取奋进力量、照见美好未来,描绘出一幅欢乐祥和、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龙年新春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