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3年12月29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天津有戏·沃土
蜿蜒的历史长河将丰厚的戏剧底蕴沉积于津,无数戏剧种子在这里滋养孕育——
人为戏增色 戏养沽上人
本报记者 刘莉莉

  海河水、津沽地,生机无限、流淌诗意。蜿蜒的历史长河将丰厚的戏剧底蕴沉积于津,无数戏剧种子在这里滋养孕育,茁壮绚丽。津门戏剧土壤,何以丰饶肥沃?答案在戏剧名人的璀璨繁星里、在南北剧种交汇的发展足迹间、在好戏不断的古今舞台上,答案还在中西碰撞、古今兼容、特立独行的城市性格中。

  台下有戏

  “卫派观众”既严格又包容

  天津可谓演员的“试炼场”。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南北剧种的各路名角竞技于津。见多识广,练就了天津观众对艺术的独到眼光;直爽性格,造就了天津观众在剧场的不吐不快。

  “天津人看戏确实有自己的风格。”戏曲理论家、天津市艺术研究所原副所长刘琦说:“演员刚唱第一句,如果唱得不搭调或唱错了词,也许倒好儿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来了;但是,假若第二句唱好了,不但合弦儿而且有味儿,就可能又得个满堂彩。反应敏锐、是非分明,这就是‘卫派观众’的风格。”

  爱戏懂戏的天津观众既严格又包容。曾有青年戏曲演员动作失误,场内便有观众大喊“没事儿,再来一遍!”演员定心再来,一气呵成,剧场内立响掌声,观众过瘾、演员提神儿。前不久,有两名外地演员先后在天津的舞台上唱错词,却得到不同的评价。“这是因为天津观众看艺术,更看态度。松懈怠慢的,出了错大家自然不认可;认真投入的,偶有失误也能理解包容。”一位资深戏迷道出其中奥秘。

  天津观众还充满正义感,情感真挚地爱护演员。刘琦说,曾有演员演出《描容上路》,“赵五娘”坐在台上如泣如诉地唱着,忽有两个人站到台上不停地给琴师照相。天津观众为“赵五娘”打抱不平,以驱赶性的掌声,硬是把那两个人轰下台去;有一年冬天,武生表演艺术家张世麟演出《走麦城》,剧场气氛一直很热烈,他三次谢幕后,台下还在鼓掌,于是第四次谢幕。这时,有观众因看到张世麟头上有汗的样子,便用天津口音关心道:“您了别感冒啦!”

  在天津,台上台下互动的“段子”数不胜数。无论本土还是外地的演员都说:“天津观众促使我们更认真地对待艺术,激励我们不断提高技艺。”

  校园有戏

  戏剧底蕴滋养年轻心灵

  网络上有这样一段视频:天津某剧场开戏前,观众席里两个孩子像模像样地唱京剧。网友热评:连小朋友都能唱,天津的戏曲氛围太好了!

  天津戏曲娃娃,一茬接着一茬。当一些戏迷被问及“因何爱上戏曲”时,很多人的回答是“因为从小跟着家长去看戏”。其实,天津的戏曲气氛不只在家庭,也在菁菁校园。多年来,我市持续举办学校戏曲美育大会,今年在戏剧博物馆举办的第5届大会上,全市16个区、1247所学校、23297个班的81万余名同学利用网络欣赏戏曲之美;我市各专业戏曲院团也不断走进校园普及戏曲,孩子们看到了戏曲艺术如何在明亮环境里摸黑开打,知道了老生戴的“胡子”叫“髯口”,捋髯、弹髯等动作是不同心境的外化……

  播撒戏曲种子的同时,津沽大地还另辟蹊径培养“播种人”。近几年,我市推出戏曲师资培训班,由专业戏曲人对大、中、小学教师进行系统培训,意在建立懂戏爱戏擅教学的教师队伍。“播种人”回校后辛勤耕耘,结出硕果:有学校成立少儿戏曲社团,有学生在老师辅导下把京腔京韵的《梨花颂》搬上毕业典礼,有学生自动当起国粹宣讲员、到各班级推介京剧……孩子们流淌在血液中的传统文化基因不断被唤醒。

  无论是生发于中华大地的民族戏剧艺术,还是由西方引入我国的外来戏剧艺术,在兼收并蓄的天津都有蓬勃姿态。刚刚落幕的首届天津大学生戏剧节,在全市56所高校及部分具有戏剧传统的中学深入开展,数十部报名作品中,有致敬经典的《雷雨》、有以校史为题的《桑麻情缘》、有诉说城市情结的《爱上天津指南》。孩子们在戏剧里体验他人的人生,收获自己的感悟。天津人艺的“老戏骨”刘景范通过此次戏剧节走进校园辅导学子,他高兴地说:“戏剧给孩子们带来正能量,孩子们也给戏剧带来新活力。”

  生活有戏

  “戏剧”“人生”互为成就鱼水共融

  在天津,戏剧是剧场里的动人表演,更是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热情开朗的天津人,把戏剧点滴恣意挥洒在生活中。

  去年,新春柳戏剧社负责人刘群组织剧本围读会,由资深戏剧人带领爱好者围读、排练《日出》《结婚》等剧作。这样的戏剧体验很受欢迎,围读会微信群里的400多人因戏相聚,因戏相知。

  王皓是个痴迷戏剧的天津小伙,在外工作多年,回到家乡后得知有剧本围读活动,兴奋地场场参加。“演戏”让他得到和“看戏”不一样的体会:“《结婚》里有个警察的角色。看戏时,我只看到他的喜剧色彩。可当我扮演他时,才明白他的幽默是职业和面对人群等多方因素的共振,这样的体验也令我得到更多人生感悟。”

  因为演《结婚》,王皓真的结婚了。他和一位同在围读会的姑娘围读排练、相恋牵手,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起承转合、顺理成章,像极了台上千般万次演绎的戏剧。两位“主人公”在感恩“戏剧”这位月老的同时,也把戏剧定为未来生活中长久的话题。“我们参与戏剧、享受戏剧,与戏剧互相成就,实现心中美好的戏剧梦想。”王皓感慨道。

  津城大街小巷,人们乐享戏剧。“95后”天津戏迷路娅昕,通过参与气氛活跃的聊戏活动,感到古老戏曲就在身边,她深感中华戏曲是炎黄子孙血脉相通的桥梁;外地小伙张钰喜好戏曲,来津求学后发现,天津的戏曲氛围远超想象,不但学校有戏曲社,而且社区票房星罗棋布,有的社区甚至不止一个票房;市民胡金燕手握补贴与折扣兼具的天津文惠卡,频频进剧场看戏、参与戏剧活动,戏剧俨然成了她乐此不疲的生活方式,让她结识朋友,提升自我,深感幸福……

  记者手记

  天津是个有戏的地方。名家之众,若星汉灿烂;剧种之丰,如百花齐放;精品之多,似繁花簇锦。这繁荣景象得益于津门戏剧沃土,而这片沃土,正是可爱的天津人耕耘出来的。他们对戏剧的热爱,点燃了戏剧传承发展的火焰,是戏剧生机勃勃、永葆青春的活力之源。戏剧包罗万象的文化滋养,则是天津人精神财富的根基和品质生活的缩影。在天津,戏剧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演绎着人们内心深处的梦想与希望。

  天津的戏剧故事太多,远非几篇文章就可以概括。这里独特且壮美的戏剧风景,仍在新时代的天津人笔下描绘着。愿天津,越来越有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