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领航” 环保铁军“驰骋疆场”
——记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党支部
■ 本报记者 曲晴
“污染排放是造成河流水质恶化的首要因素,如何管控污染排放是落实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水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谈起守护津门碧水,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党支部书记马丽说,党支部将党建与业务工作同步谋划、一同部署,党员干部深入全市百余条河流调研,深入研究从污染源头、排污通道到入河排污口的全链条污染防治模式,探索形成了水污染管控的“天津经验”。
不负百姓对于水清岸美的期待,坚持冲上第一线、战在最前沿,党支部坚定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今年在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中承担巩固提升地表水环境质量、强化流域污染协同治理、深入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等具体任务。
今年4月,蓟运河水质出现明显波动,支部党员们主动请缨,深入蓟州、宝坻、宁河各区和滨海新区调查其原因。经过多次多轮现场调查、严密分析,终于锁定沿岸红虫非法捕捞为造成水质波动的主要原因。支部党员们又迅速深入沿河乡村、属地街镇、农业水务有关部门,了解非法捕捞的作业规律和治理难点。由于非法捕捞人员跨省游击式作业,昼伏夜出,为根治此问题,党支部主动协调津冀两地水务、环保等有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对非法红虫打捞进行专项打击,并推动有关区建立联席联巡联防联控机制,克服行政区划壁垒,形成多级联动体系,逐步勾画了京津冀一体化协同护水轮廓。
人家避雨,他们追雨。“汛期城市面源污染是困扰城市水环境的难点问题,要管好面源污染关键在雨中的污染管控和雨后的水质恢复。”记不清有多少次,马丽带领支部党员冒雨赶赴津河、卫津河,实地调研降雨期间的水环境情况,研究污染管控措施。
入河排污口是污染物进入环境水体的最后关口,面对这个难啃的硬骨头,支部全体党员各出其力、分兵把口,周调度、月通报,推动完成全市133条河流和23座重点湖库入河排污口的排查溯源,切实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
党支部制定“深融”服务联络表,自觉问需于民,将每一个行政区、每一条重点河流划分归属对应“包干”负责人,以政策保障助力项目谋划,向水污染防治难度大、任务重的8个街镇进行中央水污染防治资金项目管理培训,将政策清楚明白送入基层,为相关街镇深化水污染防治奠定坚实基础。
尽职尽责守护碧水清流
——记市河长制事务中心党支部
■ 本报记者 王音
九河下梢天津卫,河网密布、水系发达。这座依水而生、因水而兴的城市中,有这样一群河湖“最美守卫者”。在服务保障市委、市政府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中,市河长制事务中心党支部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强化河湖生态保护、持续开展水环境治理、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等。在他们的精心守护下,百姓身边有了更多“河安湖晏、岸绿景美、鱼翔莺语、人水和谐”的幸福河湖,不仅为城市添姿增色,更为幸福生活“加码”。
“巡查人员每周有3天在外面跑,暗查暗访不走到桥下发现不了死角盲区。暗查暗访不仅访河长,更要多访老百姓。”天津市河长制事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唐永杰道出巡查的关键。
对此,支部委员、考核科科长钱煜哲感同身受。“我们每个月制定巡查主题,特别是关键问题、重点点位,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岸边、桥下。如果只是开车巡查,匆匆而过是看不到问题的。”
市河长制事务中心党支部隶属于市水务局党组,现有16名党员,主要负责承担河长制管理和考核的政策措施研究、数据统计分析等技术性、事务性工作,为深化全市河湖长制工作、提升河湖水环境面貌作出了突出贡献。
民有所盼、政有所为。百姓对“幸福河湖”的期盼,就是河湖“守护者”不断努力的方向。
“近年来,群众反映各类问题的渠道不断畅通,我们接到反映的第一时间,便会组织相关区和部门到现场查看,及时处理问题并向群众反馈。”支部党员、督导科科长段龙飞说。
今年以来,通过微信公众号、邮箱、社会监督员、水务舆情等渠道,全市共受理河湖水环境问题165件,已整改完成164件,正在处置1件,群众回访满意率达100%。
“走到哪里都看‘水’,是我们的职业习惯。人家逛公园看景,我们会不自觉地关注水环境。”唐永杰告诉记者,为了激发年轻党员的活力,支部把主题党日活动地点选在了水西公园、东丽湖和大清河堤岸,用好身边的“活教材”,进行警示教育、弘扬抗洪精神,让主题党日活动的党味更浓、形式更活、效果更实。
2023年第1号总河湖长令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幸福河湖建设,力争到2025年各区建成不少于1条(段、座)幸福河湖,到2027年建成区重点河湖、重要水库基本建成幸福河湖,到2035年全市河湖总体建成幸福河湖。
眼下,我市幸福河湖建设正在加快推进中。“围绕主要任务,我们正在细化具体任务和目标。2024年,全市将率先打造5个幸福河湖建设试点,并制定我市幸福河湖建设评价标准,为全市幸福河湖建设打下良好基础。”唐永杰说。
敢于破题 做区域发展探路人
——记市规划资源局东丽分局党组书记、局长滕人瑶
■ 东丽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靳雅菲
“这些楼宇现在存在什么问题?在审批手续完善过程中还有哪些难点?”最近,市规划资源局东丽分局党组书记、局长滕人瑶又一次带着问题深入一线,研究破解历史遗留问题、盘活低效楼宇的具体招法。
历史遗留问题难在哪里?楼宇投用时间长、实际用途与规划设计不一致、相关审批手续不健全……这都影响着低效楼宇“腾笼换鸟”。
“凡是影响高质量发展的‘硬骨头’,必须得想办法啃下来。”带着这样的想法,滕人瑶想方设法破解规划、审批困局,多方合力,让低效楼宇变为“黄金资源”。
针对商业楼、办公楼实际用途与初始规划设计不一致,难以办理相关手续的问题,滕人瑶带领同事积极研究破解路径,运用好“组合性”政策,坚持以事实为准绳、以项目建设时代标准为依据,对相关楼宇进行复核,完善手续,推动低效楼宇加速“改头换面”,医疗器械产业园等一批闲置资产在完善手续后得以盘活。
滕人瑶始终坚持积极创新、敢于突破,争做区域发展探路人。他创新“环境修复+开发建设”出让模式,天钢一期地块成为全市首个采用该模式出让的地块;开展京滨铁路并联审批,该项目为首例运用用地用海要素保障政策开展先行用地组卷报批的项目;综合运用盘活存量和历史遗留项目手续办理政策,为天津机场完善不动产登记手续,解决了天津机场16年来想解决而未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
城市发展,规划先行。城市发展该往哪儿去?这是滕人瑶始终深入思考的关键问题。
滕人瑶带领团队积极落实“十项行动”,科学布局全区振兴发展空间蓝图,高水平编制东丽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积极对接“津城”“滨城”,强化区域协同发展。着眼盘活存量、培育增量、提高质量,组织开展东丽区环内地区城市设计,划定“设计之都”、程林片区、金钟片区三大重点板块,带动环内地区产业升级转型。
同时,滕人瑶首创农林空间提质增效规划编制,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组织开展国内首个全域农林空间提质增效规划编制,该编制被纳入部市合作重点项目。他不断争取各类政策性资金,助力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他组织推动东丽区农林提质增效一期工程3个项目审批建设,项目累计投资6.6亿元。
规划目标一子落,区域发展满盘活。滕人瑶带领团队“绘”就规划蓝图,“做”活土地文章。他说:“今后,我们会继续做好乡村振兴、绿色低碳发展、城市建设和融入‘津城”、协同“滨城’大文章,以农林空间提质增效规划为指导,探索‘环境修复+建设用地’‘生态修复+农林种植’‘多种自然资源捆绑式出让’等组合开发新模式,持续推广盘活存量资源的试点经验,为城市发展拓空间、引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