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日子,位于东淀蓄滞洪区的静海区台头镇暖意浓浓。台头镇和平村年轻的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郭义停一直入户走访,忙个不停。寒冬来袭,每家每户每天的温暖,是小郭一直的惦念。东家西家,忙里忙外,就成了温暖日常。
12月4日清晨,走进村民郝汉民家时,郝汉民正在听评剧,靠在暖气片上哼着小曲儿,喝两口杯子里的红茶。见小郭在院里,郝汉民赶忙招呼着让她进屋。“来看看您,暖气够热乎的吧?”“放心,够热乎,壁挂炉方便又干净,冷了热了我自个调温度。”
距离因洪水撤离后转移回来已有3个月,一开始,郝汉民担心生活上的事。他在村里开了个小超市,刚回来那会儿生意不太好,大伙儿都没稳当下来。后来,区、镇组织企业组团入村招聘,很多人有了收入更多的新工作。那些天,郝汉民带着侄子郝广普去了招聘会现场,很快郝广普就找到了一份称心的工作,不到一星期,成功入职。大伙儿收入高了,开始置办各式各样的新物件,郝汉民的生意也一点点变好。
这个冬天,郝汉民和往常一样,照顾好店里的生意,剩下的时间,就是和亲戚朋友聊天、聚会,日子过得怡然自得。郝汉民说,虽然自己的腿脚不好,可平时有村干部和乡里乡亲帮衬着,都不是事儿。
(下转第4版)
(上接第1版)
“我年轻那会儿,真没想到咱农民的生活能这么舒坦。”紧接着,郝汉民又喜滋滋地说,“我觉得咱乡亲们的日子还会越来越好。”
郝汉民心里的判断,来自身边实实在在的变化,就拿种地来讲,科技农业正取代过去“靠天吃饭”的土办法。在台头镇三堡村,智慧暖棚正在选址建设。洪水过后,项目又在加紧推进。
“这批设备更新后,暖棚价格将直接降低三分之二,为农业发展打下了科技的底子。”杜国量是三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在全镇品牌化发展的带动下,他和村上的种植大户,发展智慧暖棚。通过试点种植,亩产量提高了750公斤,3亩地的收益多了将近6万元。
过暖冬、暖意浓,经过短暂修整,静海区东淀洼里的生活更美,乡亲们的干劲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