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陈璠)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部署要求,用足用好增发国债资金,全力推动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加快开工建设,日前,市发展改革委制定印发《关于建立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绿色审批通道的通知(试行)》,开通增发国债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全力推动项目应开尽开、能开快开,形成更多有效投资。
据了解,此次增发国债主要聚焦支持灾后恢复重建、骨干防洪治理工程、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重点防洪工程、灌区建设改造和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行动、重点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八大领域。
为切实做好增发国债申报项目前期工作,市发展改革委迅速建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和快速反应机制。按照应报尽报、能报快报的原则,聚焦国家支持的八大领域25个投向,提前指导各区、各部门充分谋划挖潜符合条件的项目,加快做熟项目前期,持续夯实项目储备,确保政策一释放、项目即跟上。靶向制定政策,全面研究政府投资管理、用地用海审批、工程建设项目改革等上位法依据,梳理国家关于支持灾后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援能力政策措施,赴相关区、部门和项目现场实地调研,对审批流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反复研究论证,确保政策精准务实。
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聚焦全流程,进一步精简审批。一是,对台账内项目实行审批全生命周期管理,围绕策划生成、立项用地、工程建设、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创新开展初步设计概算联审批复,分阶段办理土地规划手续、核发施工许可证,开展单体分段联合验收,全面推广“容缺后补”“承诺办理”,确保所有审批许可事项工作时限全部压缩至法定时限的50%以内。二是,以重点项目前期经费为抓手,在经费安排时向灾后恢复重建领域项目倾斜,充分发挥咨询机构专业优势,指导项目单位做好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环评、能评等专项评价方案编制,加快做熟项目前期,确保资金一下达、项目即使用。三是,市、区两级行业主管部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项目前期手续办理情况实行周调度,加强项目难题协调解决。对于解决难度较大或跨区、跨部门问题,由市发展改革委强力协调解决,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扩面。
在强化要素保障方面,我市实行优保快保、联审联办,执行“即来即办、即申即办”,对灾后恢复重建绿色审批通道项目库内项目缩小用地预审范围、简化预审手续,支持列入国家清单的项目先行用地,推行分段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手续,鼓励以承诺方式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推动手续大幅精简优化。鉴于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工期紧、施工强度高、季节性强,施工过程中,在达到环保要求前提下允许项目连续施工,保障项目尽快建成投入使用。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加强项目配套资金筹措,简化资金拨付流程,加快资金支付审核进度,及时、足额将资金拨付项目单位,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下一步,市发展改革委将加强与国家部委沟通衔接,会同各区、各部门强化政策、资金、资源统筹保障,解决项目堵点,推动项目早开工、快建设、见实效。同时,制定中央预算内资金、专项债券、增发国债等使用中央资金项目全流程监督管理办法,构建项目谋划储备、组织申报、要素保障、资金安排、监督管理、问效追责全流程管理体系,发挥中央资金最大效益,为推动投资良性增长提供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