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寒露越过霜降再到立冬,这波呼吸道感染高峰来临,与往年的流感高峰相比来得要早一些。
今年10月以来,肺炎支原体感染成为热点话题。“阿奇霉素”“用药三件套”“洗肺”等热词伴随着公众焦虑在不同媒体上传播。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与传播热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专科医生对肺炎支原体感染表现出的冷静,他们从专业角度分析了这波感染高峰的来龙去脉。
什么是
肺炎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既不是细菌也不是病毒,它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病原微生物,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是一种常见的引起呼吸道感染的非典型病原微生物。可以在人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内有定植,各年龄组儿童均可被感染,最常见的是5岁以上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以呼吸道受累为主,可引起多种疾病,包括普通感冒、咽炎、扁桃体炎、鼻炎鼻窦炎、中耳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可引发肺内外合并症。肺炎支原体能独立生存,没有细胞壁,常见的抗生素,如头孢、阿莫西林等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对肺炎支原体是无效的。
忙碌的大夫
呼吸科医生徐勇胜认为“家长不会莫名其妙地焦虑”,在诊断时要综合考虑家长的“焦虑度”来预判病情。
身披蓝格子“战袍”的倾听者
天津市儿童医院北辰龙岩院区门诊楼201是呼吸科主任、主任医师徐勇胜用过最多的诊室。一大早,阳光透过窗户晒到桌沿,最忙的时候,整个上午,除了一两次走出诊室喝水,他没有一刻空闲,一直被患儿和家长围绕。徐勇胜笑着说,日子久了,不看手表,只看光影的位置,就大致猜到已过了午饭时间。
做了30年的呼吸科医生,徐勇胜有过无数个被业内赞叹为“牛人”的成功抢救案例,可他始终谦虚温和,就算再累也会不厌其烦地解答患者家属的问题,会用手焐暖听诊器后再放在孩子身上。他戏称自己是个有些“迷信”的人,指着自己白大褂里面被视为“战袍”的蓝格子衬衫说,他年轻时曾穿着“蓝格子”成功抢救病患。一年又一年,一件件新的“蓝格子”替换旧的“蓝格子”。身穿“战袍”的他与死神搏杀,成功救治一名名危重患儿。
今年的支原体肺炎虽然来势汹汹,感染基数大,其实危重症病例并不多,但带孩子就诊的家长都很着急。徐勇胜认为“家长不会莫名其妙地焦虑”,儿科医生在诊断时要综合考虑家长的“焦虑度”来预判病情。
说起支原体肺炎的难忘病例,徐勇胜说道,几年前他从死神手里抢回来一个8岁女孩,当时孩子因为发热5天、咳嗽2天住院治疗。正是因为细心观察家长的表现,徐勇胜发现孩子的病症已从普通肺炎发展为突发性大面积肺栓塞和心脏栓塞。“家长特别着急,和我说了好几次孩子没精气神儿,和大人没互动!”徐勇胜举例说,如同四缸汽车的三个缸出现问题不工作,汽车就跑不动一样,患肺栓塞后,患病的肺不工作了,孩子会将绝大部分力气都用在喘气上,基本没有精力用来交流和表达情绪,会表现出“精神欠佳”“不说话”“人情淡漠”等特点。在救治这个女孩时,家长表现得非常焦急,因为医学知识和表达能力有限,说不到点上,就更加焦虑,这让徐勇胜产生了警觉。结合孩子说了两次脖子疼,同时还伴有精神状态不好、多汗、气促等,他紧急为孩子安排了CT检查,发现患儿患有肺栓塞和右心室血栓。最终,凭借徐勇胜高超的医术,经抗凝、溶栓、免疫调节等个体化治疗后,在入院的第4天,孩子的体温降至正常,血栓逐渐缩小,血流动力学保持稳定,终于转危为安。这个病例也因此成为中国顶级医学刊物中记载过的成功救治的案例。
“目前呼吸道疾病患儿数量处于高位,工作量这么大,怎么理解每个家长的焦虑?”徐勇胜说,自己多年前生过一次病,三周的住院经历让他切身感受到了患者的苦痛,而那之前所谓的“理解”,只是角色扮演的想象,虽然无限接近,但不可能真正到达病患的内心。他说,那时他最希望自己的主治医生对治愈疾病充满信心,同时有无穷无尽的办法。所以病愈后他对自己说,要做一个让患者有信心的医生。
孩子没有成熟的表达能力,家长是和孩子接触最多的人,就诊只有短短十几分钟,医生看到的是病程的横截面,而家长诉说的则是病程的纵断面,他们描述的每个细节都是非常重要的,医生必须通过问诊和专业知识还原疾病发展的全貌,才能预测其未来的走向。所以,尽管常常忙完白班手术接着上夜班,每天都超负荷工作,即便是在诊疗高峰,徐勇胜最常和患儿家长说的话依然是:“你觉得最不对头的地方是什么?别怕说错,慢慢讲给我听。”
作为儿科医生,刘力的工作除了给孩子诊断开药,很大一部分精力还要放在给患儿家长一遍遍地进行医学科普上,并尽力缓解家长的焦虑情绪。
主任号被“秒杀”的繁忙一年
11月8日晚8时15分,天津市儿童医院马场院区灯火通明。为了让更多患儿及时就诊,急诊室护士长纪艳辉除了要在急诊鉴诊处为患儿鉴诊,每隔一段时间还要在急诊区巡视,“每天真是说哑了嗓子,步数能刷到两三万步!”
内科109诊室,不停有家长带着孩子走进走出。从业23年的综合内科主任(免疫方向)刘力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她保持专业与敏捷的思路畅通。她的主任号被家长“秒杀”,年轻医生与她交流时会下意识地礼貌躬身。说起这一年的不容易,她毫不犹豫地说,今年无疑是她从业以来最忙碌的一年。
求医的家长都或多或少看过医学科普的文章,但很多人都被自媒体营销号“贩卖”了焦虑。在刘力看来,网络宣传的医学知识有片面性,没有专业知识背景的家长理解起来就容易片面。刘力记得,她曾治疗过一个5岁的女孩,长得很可爱,被家长抱进急诊的时候手里还攥着一个褐色的玩具熊,在出现咳嗽等症状后,家长自行决定服用5天的阿奇霉素。送医时孩子喘憋严重,处于严重缺氧状态,差点儿因为家长的盲目自信耽误了治疗。
“儿科疾病发展变化快,诊疗难度大,此外,有些小朋友半年期间发烧了10次!”擅长儿童免疫专业的刘力分析道,儿童6岁之前免疫系统还没有发育成熟,在此阶段只有做“练习题”,让免疫细胞认识敌人,具有记忆,才具备打仗的功能。但这些低龄小朋友最近半年到1年内接触了太多病原体。比如原来一个小朋友可能上半年感染肺炎支原体,下半年患流感,现在却变成了上半个月感染肺炎得了支原体,下半个月又患流感。反复感染的密度太大,身体免疫系统就有点儿崩溃,特别是某些病原体感染后会出现短暂免疫力下降。目前支原体肺炎患病率很高,但进展为重症者其实较其他类型肺炎比例低,大多数非重症孩子都可以根据医生判断,通过口服药物缓解病情,但是要密切观察孩子的治疗反应。
“如果孩子刚发热就抱起来往医院跑,准备验血或拍胸片,这时候指标很可能还无法反映疾病的全貌。如果孩子情况好,可以先在家服用退热剂等对症处理,观察24小时—48小时仍然反复发热,再及时就医。”“阿奇霉素不是‘神药’,不遵医嘱服用可能会造成严重不良反应。”“现在除了流行的肺炎支原体外,还有肺炎链球菌、流感病毒、腺病毒等流行性病原体,都会导致孩子出现肺部感染。”“帮助孩子以最少的药物、最小的痛苦来治愈疾病,给孩子靠自身免疫力对抗感染的机会。”……作为儿科医生,刘力的工作除了给孩子诊断开药,很大一部分精力还要放在给患儿家长一遍遍地进行医学科普上,并尽力缓解家长的焦虑情绪,解释病情,宣教护理方法……
“累到极致就是没有感觉了,特别不想说话!”刘力说。看病是不断地输出正面的思想,还要吸收包括孩子的病痛、家长的焦虑和坏情绪等在内的负面信息。超负荷的工作状态让刘力缺席了年三十的团圆饭、女儿生日、家长会、老人住院陪护……常常下班回到家简单吃口饭,接着还要写论文、准备教案、学习新知识,再抽空抱抱天天期待妈妈早点儿回家的两个女儿。“每天睡眠不超过6小时”的刘力戏称,如果想一个人安静会儿,“中年妇女最后的防线只能是卫生间”。
但刘力说,作为一名儿科医生的成就感就是一次次地将重症孩子从死亡线拽回来,看着他们顺利长大、毕业、结婚,生活得幸福美满。“常常帮助,总是安慰,不懈地努力治愈。”说到这时,刘力骄傲地笑了,她说自己是个乐观的人,相信这波感染的高峰一定会过去,生病的孩子会越来越少,她要在久违的假期带两个女儿去许诺已久的迪士尼乐园。
医生说
肺炎支原体并不陌生
“今年春节以来,我们医院呼吸道感染患儿接诊一直处于高位,新冠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诺如病毒、腺病毒等带来了一波接一波的感染高峰,还有很多是混合感染。从2月中旬开始,我们医院连续百余天每日诊疗量都在9000人次—10000人次,上半年两个院区单日门急诊量已突破历史极值,达到12252人次。近日,门急诊日诊再度攀升至9500人次—12000人次。”天津市儿童医院马场院区综合内科(呼吸感染方向)主任、主任医师邹映雪说:“我们不掌握社会面儿童支原体肺炎感染的流行病学数据,从医院住院肺炎患者支原体肺炎占比来推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状况。”
邹映雪说:“支原体肺炎在肺炎患儿中占比从年初的2%—3%在9月底上升到5%—6%,10月初上升到10%—20%,10月中旬上升到40%—50%,呈现高峰流行态势。目前基本维持在这一比例没有上升,可以说已到达峰值,但支原体肺炎重症患者还在增加,这与重症发展的滞后性有关。”
天津市儿童医院北辰龙岩院区呼吸科主任、主任医师徐勇胜介绍,肺炎支原体并不是陌生的病原体。肺炎支原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肺炎支原体是儿童肺炎的重要病原之一,几年前也有过流行高发,只是当时公众没太关注。
说起支原体肺炎病患突增,邹映雪和徐勇胜都认为与三个因素有关。
一是肺炎支原体感染为一种全球性疾病,可持续散发或不定期流行,但一般每3年—7年会有一次周期性大流行。通俗地说,流行病有“大小年”。上次肺炎支原体感染流行是在2018年左右,再往前是2012年,今年又赶上流行周期。肺炎支原体感染年龄段集中在5岁—40岁,免疫力较弱的儿童是重症感染主要人群。
二是各种病原体在一年内有其活跃期,肺炎支原体也一样。肺炎支原体感染在我国南方季节性表现不如北方明显,在北方秋冬季时肺炎支原体感染最活跃,这次感染高峰南方比北方要早些。
秋去冬来是各种呼吸道疾病高发之季。当前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呼吸道感染高峰的“主力”,但不能完全由其“背锅”,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病毒感染也掺杂其中,接下来还要警惕病毒感染后继发细菌感染比例增多问题。
三是由于此前新冠疫情防控需要,儿童居家时间增多,减少了群体性聚集,呼吸道感染等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概率明显减少,但因为减少了接触各种病原体的机会,机体产生的抗体也随之减少。儿童暴露在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肺炎支原体等各种病原体后,感染发病的几率变大。
自限性疾病应重视 别焦虑
“对肺炎支原体感染应当重视,但不要过于焦虑,更不要恐慌。”这是采访中专家们多次强调的。
在邹映雪看来,肺炎支原体是一种温和的、惰性病原体,发展成重症比例远低于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绝大多数孩子都属于轻症,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表现为感冒、支气管炎等。其中有10%—30%发展为下呼吸道感染,这其中又只有很少一部分发展成重症。
邹映雪强调,很多病毒不容易检测到,而肺炎支原体比较容易检测到,有不少肺炎是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而成,检测到肺炎支原体抗体,并不代表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感染。因为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阳性会持续几周甚至数月,是否是支原体肺炎要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分析,单纯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没有意义,门急诊的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可以作为初步筛查手段,确诊支原体肺炎还要综合评判。
徐勇胜说,肺炎支原体感染是一种自限性疾病。自限性疾病就是通过自身调整或自身免疫力就能治愈或改善的疾病,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或医学手段干预。如果没有发展成重症的症状,通过休息和吃药就可以治愈。了解了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特点,公众就不会过于焦虑了。
邹映雪说,对于肺炎支原体感染,我们有成熟的治疗手段,合理规范用药非常重要。
对肺炎支原体上呼吸道感染者可以居家观察或到医院接受医生指导用药。
对轻症支原体肺炎患者也有有效的口服药物,一般不需要住院治疗。目前,儿童支原体肺炎的抗感染药物首选大环内酯类药物。这类药物包括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乙酰吉他霉素等。如果以上药物治疗效果不佳,8岁以上的儿童可以考虑使用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
对重症儿童关键是要做到早识别、早治疗,降低合并症发生。
如何判断肺炎支原体感染者有可能发展成重症?邹映雪说,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感染者的体温。家长观察发现孩子如有反复高热(体温>39℃)超过3天或持续发热超过5天、呼吸急促、喘憋等症状之一,或有非呼吸道疾病表现如呕吐、腹痛、哭闹、不进食等症状之一,都有发展成重症的可能,应立即就医。若得不到及时处理可能出现肺内外合并症,影响肺功能,甚至导致闭塞性气管炎等后遗症,急性期还可能出现胸腔积液、肝功能损害、肾炎、心肌炎、脑炎、自身免疫性溶血、皮肤黏膜损害、嗜血细胞综合征等多系统合并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做到早识别重症、早治疗,就能减少合并症的发生,在儿童医院,每名重症患儿都会得到个性化治疗。今年到目前为止,该院重症患儿还没有危重症需要呼吸支持的病例。
严选静脉注射 当心流感“接档”
邹映雪说,一些社交媒体特别是医疗自媒体对支原体肺炎过度关注,助推了患儿家长的焦虑,家长的焦虑情绪可能会影响到医生的治疗。
每名患儿的身体条件不一样,感染肺炎支原体后疾病的诊断和严重程度有个体差异,而且从感染到康复有一定的临床过程。有的家长在孩子患病后非常焦虑,要么盲目用药,要么希望早日康复,误认为输液(静脉注射)会利于患儿康复,提出尽快在门诊或住院输液治疗的要求,其实过度治疗与治疗不足同样危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她特别提醒,对肺炎支原体上呼吸道感染包括轻度肺炎口服大环内酯类药物就行,阿奇霉素不适合低龄儿童静脉注射,有的医院静脉注射其他药物口服阿奇霉素,从抗感染的角度静脉注射也就没有意义了。因为儿童的体重较轻,且很多脏器功能发育尚不健全,静脉注射会增加许多不可预知的风险。天津市儿童医院掌握的原则是“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如果是重症支原体肺炎病例,需要住院治疗,当需要静脉注射阿奇霉素时,要执行严格的临床行业规范,都会告知家长知情同意,而且重症病例的治疗不限于单纯的抗感染,可能还需要糖皮质激素、气管镜等许多治疗手段,因人而异。
邹映雪还提醒,家长们不要只关注支原体肺炎而忽视了流感。每年秋末初冬之际,流感都会逐渐形成流行高峰,从天津市儿童医院接诊的呼吸道感染病例分析,流感引发的感染已呈上升苗头,与肺炎支原体感染混杂在一起。
流感病程进展更快,引发的重症或合并症比肺炎支原体要多,流感不止对儿童健康危害大,对老年人和基础病患者人群都有危害。当前肺炎支原体感染没有疫苗,但流感有疫苗接种,科学接种流感疫苗50%可预防发展成重症。因此,她希望公众不要只关注支原体肺炎而忽视了流感预防。
焦虑的家长
自称患上“支原体焦虑症”的妈妈
在我市很多大医院的儿科门急诊都可以看到,等候区域的座椅几乎坐满,想找到空位并不容易,有些家长索性带着孩子在自家车里休息。在求诊的患儿中,既有啼哭不止的婴儿,也有穿着校服的中小学生。有的孩子会持续咳嗽,有的孩子虚弱无力地靠在父母怀里,等待就诊。
一周前,与上述带孩子就诊的家长一样,有着一个上幼儿园小班的体弱儿子,郑惠也经历了焦虑、奔波、疲惫,自称患上了“支原体焦虑症”。
郑惠的儿子10月中旬刚确诊了甲型流感,康复后没两周,11月初又反复高烧不退。“你家孩子预防得再好,都抵不过幼儿园同桌小朋友一个喷嚏!”郑惠十分无奈。这次,孩子连续两天高烧39℃,半夜烧到呕吐,连夜去大医院挂急诊。“每次孩子生病,都是大人的一场劫难!”儿科急诊到处都是孩子的咳嗽声和哭声,凌晨一时到医院,郑惠和丈夫一人抱娃,一人排队付费。郑惠带孩子站了好久才有座位,厕所也不敢去,最后确诊是支气管炎,回家喝药就可以了。
周睿两岁半的女儿生平第一次发烧就是高烧,加之精神状态不好、呼吸急促、嗜睡,被医院确诊为支原体肺炎。一位医生朋友建议可以先在家吃阿奇霉素,但周睿的女儿在家观察了两天,症状没有好转,呼吸一直频率很快,再次赶到医院,等了大半天终于有了床位,被收治入院。
“我3天不眠不休,每分钟都高度紧张,感觉自己快疯了!”就在女儿的体温终于降到37℃时,周睿发烧了,吃了退烧药,也用上了女儿没用完的雾化药,加上好好吃饭,身体才好了大半。她总结道:“不是因为病好了,是孩子不烧了,我悬着的心也就放下了!”
刘旭说自己从小就是个“刘大胆”,生病从不去医院,但自从双胞胎儿子上幼儿园被传染呼吸道疾病,经历了一个孩子高烧惊厥,另一个肺感染后,刘旭再也沉不住气了。这次支原体肺炎暴发,刘旭全家都中了招,先是双胞胎里的老大发烧,传给老二,之后就是姥姥、姥爷和孩子妈妈,最后一个是陪着老大住院的刘旭。家里的大人和老二都是气管炎,只有体质相对较弱的老大确诊为肺炎。“儿科病房10个肺感染的孩子,从凌晨四五时就开始咳嗽大‘合奏’!”在这种环境下,刘旭也开始咳嗽了。4天后,孩子出院继续口服阿奇霉素,各种症状渐渐减轻了,这时他与家人的心才踏实下来。他自己又断断续续咳嗽了大半个月,到现在还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