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
~~~——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 王成山
~~~——记天津科技大学 王红星
~~~——记天津工业大学 宋丽梅
~~~——记天津理工大学 陈民芳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3年09月13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给加速奔跑的国家以动力(图)
──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 王成山
通讯员 刘晓艳

  在王成山院士繁忙的日程表上,研究生组会和本科生课程永远是需要“置顶”优先的首要工作。坚持把教学工作放在首位,对教学方法反复雕琢,将学生的认可作为对自己最大的褒奖;做研究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产学研一体化和科研成果“实用化”的科研准则,走自主创新之路;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王成山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的追求。

  2021年底,天津大学智能电网团队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秉持国之心,高眼界、高标准地去最新的科研领域探索,培养国家未来需要的人才,作为团队负责人的王成山延续了团队自徐庆春教授、余贻鑫院士以来一脉相承的科研和育人风格。

  为“绿色能源快车”助力

  21世纪以来,我国能源矛盾和结构转型问题日益突出,王成山和团队敏锐地感觉到智能电网的发展潜力,将研究重点转向了具有高效、绿色、灵活特点的分布式发电和微电网技术。他所在的团队最早搭上了分布式发电和微电网技术这辆高速行驶的“绿色能源快车”。

  微电网既可解决高原、海岛、边远地区等常规电网供电难问题,也可利用并网/离网无缝切换技术保证重要负荷高可靠供电,还可通过多能互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分布式能源利用的一种有效形式。王成山院士于2005年承担教育部重大项目,2009年作为首席科学家承担国家973项目,是我国该领域最早的研究者之一。他研制出的成套微电网设计与运行控制系统及装备,出口日本、加拿大、印尼等国家,相关技术应用于国内外上百项实际微电网工程,他带领团队创新了多种微电网技术应用模式,因地制宜地实现了可再生能源的高效、高可靠利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事实上在新型电力系统的科研中浸润多年的王成山,技术之外更关注新理念和新机制。在他看来,新技术和新理念、新机制之间是互相推动的,是推动新型电力系统、智慧能源、智慧城市的“三驾马车”,由此带来的电力系统的爆发性变革“又是一个大的机遇期”。

  为国家的未来培养人才

  一门名为《智能电网概论》的本科生创新课程,王成山已坚持多年。“电力的发展在近十年、二十年发展得非常快。我们的学生们要有能力推动这个领域的继续创新。”抱着这样的观点,王成山在科研之外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教学及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改革中。

  近年来,瞄准国家能源领域的重大战略需求,利用专业前沿科研优势,王成山主持建设了新工科专业──智能电网信息工程,引领未来能源领域人才培养。考虑到本科生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实践环节,王成山又带领团队设计开发了《分布式发电与智能微电网虚拟仿真实验》,如今该课程已获评首批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与此同时,他潜心撰写《微电网分析与仿真理论》《现代配电系统分析》等优质教材,被奉为经典。多年的教学耕耘,他牵头负责的《产业助力、新技术赋能、项目贯通—电气信息类学科交叉新工科改革探索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天津市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2021年,天津大学获批建设全国首批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2022年,面对储能产业人才培养的重大需求,天津大学设置了储能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新增了储能科学与工程交叉学科硕士和博士学位授权点,天津大学也获批实施储能技术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建设高校。作为天津大学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主任,王成山院士近年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储能创新平台的建设和人才培养中,并领衔主讲了本科生专业基础课“储能科学与工程概论”,希望通过产教协同为国家培养更多未来能源领域的优秀人才。

  王成山告诉记者,未来他将在人才培养方面下更大的功夫,希望他的学生在时代的机遇中比他走得更超前、走得更远。 

  通讯员 刘晓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