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
~~~——《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广受读者欢迎
市领导出席“专精特新”天津行暨首届北京银行领航者峰会~~~
滦水润津40年 引滦入津工程沿线行之四~~~
~~~
~~~
关注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
30个绝技竞选“最受欢迎十大绝技”~~~
~~~
~~~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3年09月13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滦水润津40年 引滦入津工程沿线行之四
翠屏山下水清鱼欢(图)
本报记者 王音 本报记者 刘欣 摄
与水库直线距离不到500米的蓟州新城,是移民群众安居乐业的新家园。本报记者 刘欣 摄

  天津蓟州城东的于桥水库,南依翠屏山,又名翠屏湖,是引滦入津工程重要的调蓄水库,被称为“天津大水缸”。

  12日早上,迎着明媚阳光,记者来到于桥水库南岸的生态涵养林。登高远望,湖光山色尽收眼底。一望无垠的水面,与远山连接成线。秋日朗照下,水天一色、浑然天成,令人顿感心旷神怡。

  “脚下这块地,过去是西山北头二村。移民搬迁启动后,村民搬到了政府建设的新城,流转出的土地实施退耕还林,才有了咱们现在看到的这片涵养林。”蓟州区水务局水库移民科工作人员董聪指着山后的新城方向,说起水库南岸的变迁。

  回想10多年前,很多天津人都有“去水库边上吃大鱼”的记忆。沿湖山上大大小小的鱼馆经营火爆,餐饮污水,禽畜养殖、居民生活产生的污水垃圾,都影响着水库水质。

  于桥水库是天津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2009年开始,按照市委、市政府“南迁北管”要求,蓟州区依托新型城镇化试点,大力整治水库环境,累计投资531.21亿元,整体搬迁水库南岸44个村、3万余人(全区搬迁73个村、5万人),拆除鱼馆100余家、清除鱼池2万余亩,累计流转土地2.96万亩、复垦宅基地0.83万亩。

  除了全面取缔拆除南岸及北岸二级保护区内的农家院,蓟州区还对二级保护区9.3万亩良田实施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发展金银花、蓝莓、绿色蔬菜、优质核桃等高效生态农业;实施一级保护区内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建立水库生态补贴机制;完善周边村镇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实现库区周边垃圾“日产日清”,千方百计护好“大水缸”。

  从于桥水库来到蓟州新城,驱车不到半小时,生活环境截然不同。整洁的绿化、繁忙的公交、高楼林立的社区、热闹的商业街,以及学校、医院、公园等配套设施完善,新城生活与城市别无两样。

  州河湾镇翠辛庄村移民陈学刚邀请记者走进他家,三室两厅的安置房宽敞明亮,两口人住着舒心。

  “移民搬迁过来,乡亲们住进了楼房。开始有点不习惯,现在都觉得比住平房好。有捕鱼证的人还可以去水库捕鱼,只不过现在有禁渔期,保护好水产资源和生态环境很重要。”陈学刚说。

  陈学刚的妻子接着说:“鱼馆生意搬到了商业街,新城人口密集,有4万多人,小生意好做,工作也不难找。这几年,外出打工回来的人多了,在附近找份工作,谁不想在家门口安居乐业!”

  近年来,蓟州区坚持项目扶持,积极助力库区移民增收。高标准打造了马伸桥镇蓝莓示范园区、出头岭镇食用菌基地片区、渔阳镇绿色蔬菜示范园区和西龙虎峪镇综合示范区四大农业产业示范园区,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全面铺开。目前,库区农业产业基地总面积达到3万余亩,增加了就业岗位,实现了无地村剩余劳力的就地转化。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