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经济周刊·京津冀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3年08月24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双城故事
天工大沧州研究院院长魏俊富
让科研成果落地生“金”
本报记者 郝一萍

  “我们要把学术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记者眼前说话者是天津工业大学沧州研究院(以下简称沧州研究院)院长魏俊富。已经步入花甲之年的他,内心始终燃烧着“一团火”,让他在退休之后依然在岗位上发挥余热。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魏俊富就在天津工业大学的校办企业工作了近10年,从事纺织助剂的产品研发和市场开发。正是那段经历,让他对科研成果的孵化转化有了更深切的认识──从实验室到中试是实现产业化的关键和前提。他告诉记者:“中试是指产品正式投产前的试验,也是产品在大规模量产前的小规模试生产。只有完成中试,才有更多人愿意投资,进而实现产业化,这也是科研成果产业化过程中最难走的一步。”

  多年来,魏俊富始终致力于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他曾相继担任天津工业大学的产业处处长、科学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以及中空纤维膜材料与膜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院长等职务。在天津工业大学与河北省沧州市政府合作共建的沧州研究院成立后,他再次履新,担任沧州研究院院长一职。

  频繁奔波两地让魏俊富的神色略显疲惫。“沧州研究院成立后,我一般每周往返天津、河北沧州两三趟。”他说,在天津,要进行研究生教学工作以及推进科研项目转化;在河北沧州,则要主持研究院日常工作,推动项目成果落地。

  “研究院落地以来,我们共遴选、引进了18个项目,获批了河北省科技厅膜产业技术研究院,注册了7家科技公司,申请了10多项发明专利。按计划,到今年年底,将有13个项目建立中试生产线、5个产业化项目建成试生产。”魏俊富如数家珍,“这些成果是我们用一年多的时间,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成果转化道路上的第一个“脚印”是公开征集项目。沧州研究院征集的项目主要倾向于膜和现代纺织新材料领域;进入审核阶段后,再从技术的先进性、可行性、成熟程度、应用领域和细分市场等角度进一步评估。“很多科研人员在研发方面是专家,但对市场却没那么了解。因此,我们会在立项的时候协助他们明确目标市场、摸透市场需求、找准市场痛点。”魏俊富说。

  同时,在梳理征集的项目时,他也发现,很多项目虽好,却难以实现量产。“用做菜举个例。比如厨师花一个多小时做一道菜,刀工雕得特别精细,漂亮是漂亮,但它不能大规模复制。搞科研也是一样,可以不考虑生产的成本、连续性、经济性甚至可行性。但做产品不同,产品的工艺可以不是顶尖的,但必须是容易量产、能够打通所有生产环节的。”他说,“科学家不一定能成为企业家。从搞科研到做产品,这段路是很多科研人员难以跨越的鸿沟。如今,我们的科研人员最重要的就是如何走过这‘最后一公里’。”

  科研成果孵化转化对设备的要求往往较高,一些特定的生产设备需要项目团队自己设计组装,此外,对场地和水电硬件也有要求。魏俊富和他的团队积极帮助项目对接各种资源,如今研究院的所有项目都已对接、订购了中试和生产设备。

  “很多科研人员都曾思考过自己的研究成果除了发表论文之外有没有实用价值。我们的工作就是提供一个平台,让大家去解答疑问、检验成果、实现理想。沧州研究院是津冀之间的一条纽带,希望未来能有更多京津冀的科研成果在此落地转化、服务社会。”他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