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文化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3年08月22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非遗薪传
穆怀良 传承是撒了种子再护着苗长大(图)
本报记者 胡春萌

  穆怀良,天津穆氏花毽第四代传人,2017年“穆氏花毽”被评选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穆氏花毽起源于清朝光绪三年(公元1878年),由穆氏家族长辈穆成亮学艺创编,逐渐形成了穆氏花毽的自有技法,经过140余年的发展,传续至今天已经有五代传人,花毽队成绩斐然,其中不仅有吉尼斯世界纪录保持者,还有全国锦标赛的冠亚军等。记者采访时,穆怀良在天穆镇文化中心的场馆中,正带领20多个学员进行训练,学员年龄从几岁到二十几岁都有,他说:作为一项传统体育项目,穆氏花毽的传承不仅要通过新的传播方式去“播撒种子”,还要用心血呵护好苗子长大。

  新环境下摸索新的传承方式

  记者:穆氏花毽发展经历了一个多世纪,您觉得在教学、训练环境上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穆怀良:原来,比如我小的时候,还是家庭小作坊的教学模式,当时村里有晾晒粮食的场,大伙儿空闲的时候就在场上做一些体育运动。天穆村有体育运动的传统,花毽也是其中一项。现在政府大力支持非遗项目的发展,各级政府都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比如今天我们训练的这个场地,是天穆镇政府免费提供的,冬天暖气夏天空调。我们就利用这个场馆进行免费教学,一周七天里六天晚上都有训练。我们的队伍里有好多小孩儿,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有个良好的训练环境,孩子和家长的参与热情就更高了。

  说到教学的变化,就要提到我父亲穆瑞宽。我小时候踢毽子,很大原因是家庭熏陶,家里人都玩儿,就跟着踢。我父亲退休后,1997年,在几位踢毽高手的帮助下,组建了天穆村花毽队。后来我父亲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花毽队上,从退休到去世前,他传授了近千人,学生在各种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为了让花毽技术标准化,教学有章可循,我父亲撰写了《花毽八项基本功晋级考核规则》及毽谱。村、镇两级政府也对穆氏花毽的发展历史进行编辑、整理,形成原始资料。如今穆氏花毽的教学从民间的耳濡目染、口口相传,转变为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现代教学模式。

  花键项目在咱们国家虽然说是相对小众的项目,但是它每年都有全国锦标赛、全国青少年锦标赛。直到今天,争夺这些项目名次的运动员,还经常是我父亲或我师父邱明宽的学生,两位老先生真的为花键项目的发展作了很大贡献,很不容易。

  记者:我看到来训练的小朋友还挺多的,咱们平时是怎么宣传招生的呢?

  穆怀良:我们训练场馆门口一直摆放着招生简章,也会印制一些纸质的广告去天穆周边发放。我们还在抖音、快手上发视频,学生、家长、朋友等,大伙都是积极帮我们转发。目前我们还没有进行过直播,可能以后看情况合适,也会尝试一下。

  记者:因为看到短视频,过来学习训练的人多吗?

  穆怀良:也有好多人是看到短视频后慕名而来的,不过还是住在周边的居民更多。因为,体育运动项目它不像其他的一些非遗项目,有个产品销售或者是有些个手艺看着视频讲解也能学。体育运动类的非遗项目是要坚持训练的,这种坚持是以年计或是以十年计的,所以住在周边的孩子业余时间来训练更方便一点。但是新媒体是我们宣传、展示、联络的新渠道,交流范围就更广了,可以和学员联系,也可以和全国的爱好者、同行联系交流。

  好苗子的成长是需要心血和时间的

  记者:“穆氏花毽”的传承,您觉得目前最难的是什么?

  穆怀良:最难的就是,出一个好苗子,你得守着他去成长,这个过程很漫长,要花很多精力。比如您刚才也看到我们训练的过程了,每个孩子我都会盯着他,在附加腿部训练的过程中,我就随时去纠正他的姿势。教练不仅是观察孩子们的身体表现,还要观察他的表情,注意他的心理活动,随时指出他的问题。我有时候跟学生对话,这个过程也是我们相互认知的过程。体育项目,天赋很重要,但是你天赋再好,不练没有用,就是要实实在在去练。

  其实整个传承的过程,第一步要把种子撒下去,第二步要守着这些种子长成苗苗、长成大苗。

  记者:这个守着苗苗长大的过程,会遇到哪些问题呢?

  穆怀良:这个让我最苦恼的问题是,有的孩子练了几年、十几年,差不多可以打比赛出成绩了,说不练就不练了,很可惜。毕竟这个项目是业余体育项目,它没有专业的上升渠道,它就是锻炼身体,学生年龄大了,他和家长都考虑得更多。我只能说是带着孩子们多参加一些活动、比赛,有一些展示的机会,激发孩子们的积极性。

  另一个问题在于,我想扩大发展,但是精力确实有限,除了训练教学,比赛或参加活动前还有准备工作,要为队员购买服装、道具,毽友交流也要占用一定的时间和精力等,除此之外还有经济上的花销。我之前是做生意的,父亲去世后,我接手花毽队教练的工作,就停了全部的生意,实在是忙不过来。我们也在尝试“非遗进校园”,目前率先走进12所中小学校,学员达310名。花毽这个项目不是讲几节课就能达到好的传承效果的,通过这么一个渠道,我们让更多学生接触到这个项目,进一步的工作,我们也是建议由参与的每个学校推荐几名学生,最好是住在天穆镇周边的,跟着我继续训练,我们的训练都是公益的。非遗传承要有面上的宣传,也要有重点的工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