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3年08月14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家写小书”让文物活起来
── 访中国考古博物馆馆长巩文
本报记者 仇宇浩

  昨日,《十件文物里的中国故事》阅读分享会在我市内山书店和平大悦城店举行。该书作者代表、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考古博物馆馆长巩文为读者讲述文物里的中国故事,并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十件文物里的中国故事》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是中国历史学最高殿堂──中国历史研究院首次推出的历史普及读物,力邀十余位学养深厚的专家学者,遴选十件有代表性的“国宝级”文物,讲述十个有趣又不失严谨的故事,以点带面,讲述源远流长、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书中配图近300幅,有难得一见的文物线图和独家文物照片。

  巩文说,“大家写小书”一直是学界的优良传统,将专业性、前沿性的史学研究成果有效地转化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普及性资源,让“高大上”的史学研究成果接地气,把更多科学、真实、客观的历史知识传播给大众,是新时代史学工作者理应肩负起的责任。为此,中国历史研究院主编了这套书,“我们希望以严谨朴实的文风,通俗易懂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短小精悍的篇幅,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

  全书分为文明起源、宅兹中国、大国风范、东方欲晓四个篇章。作为“十件文物里的中国故事”项目主持人,巩文负责策划设计与统筹,除了撰写《金翼善冠──明十三陵的考古故事》和四篇篇首语,还对全书进行校阅、修改。

  她告诉记者,这本书是中国历史考古学界学术普及的有益尝试,撰稿作者全是深耕各领域多年的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确保内容的准确性、科学性、可读性。比如开篇讲述蟠龙纹陶盘故事的何驽,曾长期担任陶寺遗址考古发掘领队;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大型绿松石龙形器的撰稿者许宏,是曾长期担任二里头遗址考古领队的考古界“红人”;“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的讲述者于志勇,是馆藏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馆长……

  她说:“只有研究深入,才能把文物写透,把精髓、关键的内容,深入浅出地呈现出来。”

  为什么书中选了这十件文物?巩文谈到,所选文物以考古出土文物为主,同时选取珍贵的传世文物,很好地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从时间上看,上起文明初现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陶寺文化,下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可以说是璀璨五千年中华文明的集中展示,既有青铜时代二里头文化的绿松石龙形器、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嵌绿松石象牙杯、‘中国’初现的神秘何尊,也有反映汉唐盛世兼容并包的‘五星’织锦、兽首玛瑙杯,还有作为近代波澜壮阔革命历史见证的《湘江评论》。”

  巩文表示,这十件文物也几乎涵盖了常见文物品类的多数,“陶器、玉器、青铜器、象牙器、丝织品、书画、金银器、纸质印刷品皆囊括在内。而且所选文物均为各自品类中的代表之作,比如西周邓仲牺尊,造型奇幻、装饰精美、工艺复杂,是周代青铜器艺术的巅峰之作;《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风俗画。”

  “考古工作者是现代派往古代的使者。”在巩文看来,近年来各种盗墓类小说和影视剧的盛行,导致有些人可能混淆了科学的考古发掘与“盗墓”“挖宝”之间的关系,因此积极开展考古学的知识普及,推广科学的文物保护理念,让考古学这一高冷学科全面走向大众,提高大众的科学文化素养,是考古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