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宁河,发展的脚步铿锵有力。宁河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三个着力”重要要求,积极推动天津市“十项行动”见行见效,充分发挥“区位、交通、空间、生态、人文”五大优势,围绕“一海一城、两区两带”发展格局,走好“生态立区、制造强区、乡村兴区、惠民福区”发展路径。近年来打响打赢“六大行动”“六大攻坚战”,结合“宁河三问”思想大讨论和“三个争先”主题实践活动,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稳中有进,生态环境发生根本性变化,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宁河的新篇章。
生态环境“美起来”
夏日的七里海湿地,各种野生鸟类起落嬉戏、搭窝觅食,三十余只麋鹿自由地奔跑追逐,展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夏日风景。
日前,宁河区在七里海湿地核心区组织开展保育放流活动,22万尾鲫鱼、鲢鱼鱼苗投放至七里海湿地,保持七里海湿地核心区生态食物链来源,从而使水体得到净化,在恢复水生物种多样性的同时,更是为今年秋冬季东方白鹳等候鸟补充食源未雨绸缪。
近年来,宁河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不断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宁河区先后投入约200亿元,实施保护修复“十大工程”,让七里海湿地“重焕新生”,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天更蓝了。湿地负氧离子含量达到大城市中心区的50倍,PM2.5浓度较2013年下降60%以上,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0%以上。水更清了。湿地水质已由Ⅴ类变为Ⅳ类,带动境内河道水系全面贯通,实现了出境水质优于入境水质。鸟更多了。湿地栖息鸟类由182种增加至258种,每年停留的数量增加到近50万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经停七里海湿地的数量,超过全球总量的50%,曾经消失10多年的震旦鸦雀、文须雀、北长尾山雀等全球性近危鸟类重返七里海。
按照市委对宁河“生态涵养功能区”的定位,今年,宁河区着力推进全市首个“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七里海“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示范项目。该项目选址七里海湿地保护区南侧,规划面积5.15平方公里,总投资约122亿元,打造“芦苇洲公园、稻香美村、低碳绿坊”三大板块,部分板块逐步建成开放。同时,以“小七里海”项目为圆心,辐射带动了一大批生态价值转化项目,形成了春季稻田花海、夏季水上娱乐、秋季林下休闲、冬季冰雪王国“四季游”文旅项目集群,今年“五一”期间,全区接待游客、旅游业总收入同比增长分别达到839%和724%,进一步打通生态效益向经济效益转化的路径,让群众更全面、更直观地感受七里海湿地的生态之美。
农村产业“旺起来”
近年来,宁河区全面推进乡村兴区提速加力,守护种业“中国芯”,培育打造天津市知名农产品品牌19个,形成种稻、种蟹、种鱼、种猪、种苗五大优势种业,接续实施现代种业提升行动,靶准“名、特、优”品牌方向,加速构建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将打造“种业强区”列入2023年宁河区政府重点工作,编制完成《宁河区推进种业强区建设实施方案》,加快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形成以点带面、融合创新的种业发展新格局,打造优势“种源集群”。
在宁河区大北涧沽镇国家级农业示范基地,农户们正在忙碌作业。借助金世神农公司的技术优势,大北涧沽镇选育优质小站稻良种,发展高效农业。现在种植的金稻919这一水稻品种,生长期为178天左右,优质的良种再加上宁河区独有的蓟运河水、肥沃的退海地,种植出的水稻不仅品质好,而且产量高。
作为全市唯一的“种业强区”创建区,宁河区计划用三年时间创建一个国家级水生物种种质资源库、一个国家级种猪基因资源库,建设“种稻、种猪、种鱼、种蟹、种苗”五大种源基地和产业集群,打造八个种业科普示范基地龙头企业,良种基地化率达到90%以上。目前正在规划水稻、生猪、七里海河蟹产业园,全力实施投资4亿元的宁河原种猪场扩规升级项目、投资3亿元的水稻种业全产业链项目、投资1.3亿元的七里海水产种业育繁推一体化等项目,项目全部建成后,巩固形成3万亩种稻、6万头种猪、60亿尾种鱼、10亿尾种蟹、7500万株种苗、3400万包菌苗、10万株进口郁金香种球的生产规模。
据了解,宁河区2022年水稻产量达13.26万吨,蔬菜产量21.3万吨,鱼虾蟹等水产品近5.6万吨,年生猪存出栏总量超70万头。全区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7家,覆盖生猪、水产、菌类、米业等各领域。在全面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当中,宁河区根据区域特色和自身产业优势,结合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思路,打造三区联创的产业振兴模式:即种业强区,预制菜先导区和农文旅发展区的模式,通过三区联创,力争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
发展速度“提起来”
宁河区始终将制造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来抓,通过多年的积累与发展,产业呈现品类齐全、强点突出、链条完备的特征,制造业占GDP比重维持在一半以上,努力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和示范区”。
近年来,宁河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区在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10家,今年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184.2亿元,同比增长7.7%,工业增加值预计同比增长10.5%。大项目好项目落户势头良好,先后落地年产值50亿元的英利光伏组件项目、年产值50亿元的华北集团10万吨超细晶高强高导铜线项目、年产20亿元的哈啰两轮电动车超级工厂项目、年产值40亿元的新天钢光伏支架项目、年产300万台的金轮两轮电动车项目、年产值5亿元的特味浓调味品项目、年产值5亿元的泰正汽车零配件项目等。
在位于宁河区经济开发区的新天钢集团联合特钢有限公司内,科技研发小组正在对去年自主开发应用的“热态钢渣在线循环利用”技术展开深入交流。
混改以来,新天钢集团始终践行“环保投入不设上限”理念,把科技创新作为绿色发展引擎,全方位实施节能环保改造。其中,以降碳为目标的《热态钢渣在线循环利用关键技术开发》项目,在2022年中国创新方法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我们不断地开展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利用技术创新来突破低碳炼钢的一些技术难题,让更多的科技成果尽快地落地,努力实现企业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新天钢集团联合特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科研科科长崔猛说。
据统计,2022年宁河区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56家,指导69家企业认定“雏鹰”,12家企业认定“瞪羚”,全区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达到153家,全区70余家科技型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共同开发等方式完成了科技成果转化1100余项。
按照“制造业立市”要求,宁河区将重点实施“招大引强”工程、“增资扩产”工程、“在建项目提速”工程、“转型赋能”工程、“培育孵化”工程、“产业集群提升”工程、“载体提质”工程等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七大工程”,规上工业总产值力争达到775亿元,同比增长8%,为全市工业经济“加油”“添秤”。
能力建设“强起来”
日前,宁河区开展以“共商共建 助力营商环境再升级”为主题的“政府开放日”活动。活动中,区发改委、市场监管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分别就本单位办事程序、服务企业举措、创新成果等政务公开工作情况向企业代表进行了介绍,企业代表现场提问业务办理等问题,相关部门一一进行解答,并就企业代表提出的“金点子”、好建议进行了汇集收纳。
“非常高兴参加本次会议,我们感到非常暖心,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机会参加类似活动。”企业代表王意说。
近年来,宁河区紧紧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关注关切,通过网站、新媒体、现场互动等多种形式,持续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惠企政策、就业创业等重点领域信息公开,更好发挥以公开促落实、促规范、促服务、促监管的功能。同时,着力加强党员干部能力建设,激发干部活力。
“你是宁河人吗?你爱宁河吗?你希望宁河好吗?”铿锵有力的“宁河三问”,是宁河区第三次党代会向全区发出的思想之问、责任之问、情怀之问。一年多来,宁河区广泛开展“宁河三问”思想大讨论,“各行各业代表表白宁河”“共话宁河”等主题活动全面铺开,全区上下迸发出了热爱宁河、建设宁河、回报宁河的强烈热情。
“通过‘宁河三问’,卫健系统各级党员干部产生了很大变化,一年来为群众办实事74件,解决群众诉求和急难险重问题64件,切实提升群众看病就医满意度、获得感。”区卫健委主任张坤海说。
围绕推动“宁河三问”思想大讨论常态化、长效化,今年宁河区创新提出开展“三个争先”主题实践活动,活动坚持以“三个聚焦、六大活动”为抓手,“三个聚焦”即“聚焦标杆 解思想、见行动”“聚焦实干 晒亮点、比业绩”“聚焦创新 树品牌、争一流”,“六大活动”包括信心倍增活动、走访明靶活动、公开亮相活动、成绩比武活动、闪光品牌活动和点亮叫好活动。
开展“三个争先”主题实践活动,旨在实现“六破六立”,即破因循守旧思想、立改革创新意识,破封闭狭隘思想、立开放合作意识,破安于现状思想、立开拓进取意识,破甘于落后思想、立创先争优意识,破畏首畏尾思想、立敢闯敢干意识,破等靠要看思想、立主动作为意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宁河提供强大思想保证,激励党员干部主动扛起全市“十项行动”落实责任,投身以一域之为服务全市高质量发展大局。
站上新起点,宁河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跟市委、市政府步伐,锚定目标方向,走深走实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路径,凝心聚力、共同奋斗,全力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宁河建设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