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天津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河西区中小学开展“文物进校园”系列活动~~~
~~~天津医专党委书记为全校党员讲授“七一”专题党课
~~~
~~~
~~~前两日近千名家长学子到校咨询
~~~——河西一幼2023届大班毕业典礼记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3年07月05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河西区中小学开展“文物进校园”系列活动
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红色血脉(图)
通讯员 郭秋晶
梧桐小学师生走进天津自然博物馆,开展以“拥抱自然 为鸟护航”为主题的自然公开课。

  为充分发挥文物资源见证发展历程、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弘扬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物资源全面“活”起来,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精神力量,河西区教育局指导各中小学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着力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质,按照市教育两委有关通知要求,广泛开展“文物进校园”系列活动。

  革命文物进校园

  让校园红旗“飘”起来

  河西区各中小学积极探索,创新形式,努力将博物馆“搬”进课堂,让文物在校园里“活”起来。

  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 讲好文物历史故事──邀请大沽炮台博物馆宣讲员走进天津市微山路中学。

  微山路中学邀请大沽炮台博物馆优秀革命文物讲解员陈文来校开展宣讲活动,充分发挥文物资源见证发展历程、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激发了同学们弘扬革命传统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凝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精神力量。

  “馆校合作”──天津市梅江中学用课题推动博物馆进课堂。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梅江中学立项天津市规划课题《“馆校合作”下义务教育阶段历史学科“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探索》。这个学期,以《再现高峰──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为活动主题,进行跨区域、跨学科、跨主题“馆校合作”现场活动。

  追寻红色记忆 基因代代相传──平津战役纪念馆宣教部走进天津科技大学附属小学。

  平津战役纪念馆宣教部刘雅雯走进天津科技大学附属小学进行宣讲,全校师生通过直播共同观看学习。刘老师为同学们讲述了《全家光荣匾》和《碑文传出战斗声》,一件件文物、一张张照片、一段段影像,鲜活地展现了革命先辈舍小家为大家的大无畏精神和视死如归的革命意志。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了革命历史,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崇高的意志品质,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历史文化素养。

  用好红色资源 赓续红色血脉──五大道建筑文物讲解员走进天津市河西区中心小学。

  河西区中心小学邀请校外思政辅导员、天津市道德模范张振东爷爷为师生讲述五大道的文物保护工作和海河两岸的红色故事,张振东结合自身经历说:“我在五大道义务讲解19个年头了,我一直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要把红色传统发扬好,同学们更要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云游”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家长代表走进天津市梅苑小学讲解大沽口炮台。

  梅苑小学邀请学生家长到校依托网络资源带领学生“云游”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通过聆听历史鉴往知来,学生深刻感受了海河儿女保家卫国、不畏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坚定了为民族复兴大业而不懈努力的决心。

  学生走进博物馆

  让文物“活”起来

  “板凳上的博物馆”──上海道小学走进天津博物馆。

  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上海道小学的师生以及学生家长走进天津博物馆,参加由天津博物馆组织开展的“板凳上的博物馆”系列课程。同学们通过聆听“云想衣裳花想容”、“石榴裙”背后的历史故事,穿越到繁荣与灿烂的大唐,与李白、杜甫畅游天下长安,感受开放包容的盛唐时代,还亲手制作了唐妆面具。

  “学习长征精神 赓续红色血脉”──湘江道小学走进天津美术馆。

  湘江道小学的学生们走进天津美术馆,聆听示范课并参观版画展。同学们透过画作,感受语文课中《七律·长征》中主席诗词的内容与意境,了解学习到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斗争中形成的建党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南泥湾精神等精神谱系,引导学生欣赏红色经典美术作品,激发了同学们爱党爱国的情感。

  拥抱自然 为鸟护航──梧桐小学走进天津自然博物馆。

  梧桐小学在爱鸟周期间,走进天津自然博物馆,开展“拥抱自然 为鸟护航”为主题的自然公开课,活动中,工作人员现场演示并指导同学们亲手制作鸟类标本,从传统文化角度诠释鸟类文化和保护的重要性。工作人员讲述与鸟类之间的有趣故事,学生一边仔细观察标本的制作过程,一边动手学习并不时提问,工作人员耐心地一一解答。

  探访海博馆,感受海洋文化──平山道小学、纯晧小学走进国家海洋博物馆开展科普活动。

  在大大的海博馆里“挖呀挖呀挖”,种探究的种子,开思想的花。同学们领略到了海洋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了中国科技的飞速发展,增强了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

  现代工业基地──多所小学走进机床博物馆。

  河西学子们走进机床博物馆,聆听机床的故事,探秘工业发展史,在心中埋下科技强国的种子。孩子们认真记录机床知识,领略工业文化的魅力。

  传承红色基因 做新时代好少年──田家炳中学走进小站练兵园。

  小站练兵史馆是中国军事博物馆帮助策划建立的,里面堪称是一部“中国近代海防史”,田家炳中学师生倾听红色故事、感受红色文化,引导学生铭记革命历史,崇敬革命英雄,继承革命事业,树立坚定理想,当好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实践者。

  文物走进学校课程

  让文物“火”起来

  当文物走进劳动课堂。

  红色的五角星代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劳动课中,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学做红星,重温红色记忆,弘扬长征精神;同学们还积极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展示当代学子风采,以身践行长征精神。

  当文物走进美术课堂。

  “文物墨影,纸上春秋”,在我们生活的城市,可以看到很多古建筑,独乐寺、杨柳青庄园、五大道、古文化街……仿佛穿越时空,一砖一瓦都带着时代的印记和风貌。美术课上利用画笔、用纸工来描绘制作出天津的古建筑,让古建筑的美留在城市记忆中。

  当文物走进课后服务。

  河西区中心小学积极打造博物馆主题系列课程,在部分年级开展“文物里的生僻字”课后服务内容,了解这些形神兼备的生僻字背后的故事。

  当文物走进课后作业。

  用考古盲盒,打开文化之门。“考古盲盒”是把时下流行的“盲盒”概念和文物结合,把青铜器、元宝、铜佛、铜鉴、银牌等“微缩文物”藏进土中。考古本身就面临很多未知,在不断的挖掘和探索中,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探秘历史的瞬间,也能培养和增强学生对于文物的保护意识。同学们可以通过自制盲盒或者自开考古盲盒的形式,参与到活动中,并留下活动感悟。

  “古韵文化崭新颜”,美从手出。河西学子们通过参观天津各个博物馆馆藏后,利用多种素材仿照博物馆馆藏文物的造型进行玉器、青铜器、瓷器、钱币等藏品的制作。

  此次系列教育活动河西区各中小学既把丰富的文物资源转化为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协同育人,又将传统文化以亲切生动的形式走进校园、走进学生,让历史不再遥远,彰显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探索传统文化的奥秘。带领广大河西学子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增强和培养学生对文物保护的意识,树立文化自信。

  通讯员 郭秋晶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