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天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行动方案明确到2027年GDP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20.7%
~~~——走进天津自贸试验区东疆片区
~~~
~~~
争做文明有礼天津人~~~
拥抱达沃斯 感受新天津~~~
牢记嘱托
勇毅前行
医心医意·津彩筑梦
注重科研成果转化 着力加强技术建设~~~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3年06月15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牢记嘱托
勇毅前行
医心医意·津彩筑梦
注重科研成果转化 着力加强技术建设
内外兼修 让患者享受高质量检验服务(图)
文/兰天

  高质量的医学检验是临床诊断、临床治疗的重要依据,有了精准的医学检验结果,医生就能进行准确诊断和治疗,患者也能因此得到快速有效的救治。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检验科一方面深修“内功”,组建科研团队,不断拓展科研项目,持续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以先进技术提高检验水平;另一方面苦练“外功”,特别是水西院区检验科优化就诊流程,切实方便患者就医。

  深耕科研 促进优势成果转化

  科研创新是学科发展的动力源泉。在天津医学会检验分会主任委员、一中心医院检验科主任穆红的带领下,检验科建立了一个由年轻博士和硕士组成的科研团队。作为医学检验工作者,一中心检验人将探索疾病致病机理、寻找疾病诊断标志物作为科研的主攻方向:利用生物信息学、DIA蛋白质组学等先进技术,在浩如烟海的各种分子中寻找新型标志物并开展临床验证并取得丰硕成果。

  他们开创性地为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患者建立列线图,预估宫颈癌3年和5年的总体生存和癌症特异性生存,经过验证,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可作为评估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患者预后的有效工具,并且有很强的临床应用潜力,有助于临床医生制定适当的个体化治疗方案,进行个体化预后评估。此外,他们通过生物信息学和免疫组化分析发现CDKN2A在结直肠癌患者高表达,且与预后不良密切相关。基于数据非依赖性采集模式(DIA)的质谱技术,他们对一中心医院收集的30例前列腺癌和3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蛋白组进行检测,共鉴定到1377个蛋白质,其中有27个差异蛋白可以显著区分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47个差异蛋白可以显著区分不同侵袭的前列腺癌患者。后期用 ELISA 技术对差异蛋白(SPP1、CP)的验证结果表明SPP1和CP可以有效地区分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前列腺癌患者。另外,他们还将DIA技术应用于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筛选中,筛选到差异蛋白131个,并进一步对筛选得到的生物标志物进行验证,发现3种生物标志物联合诊断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具有良好的临床诊断效能。

  近三年来,该科室在完成新冠救治定点医院等疫情防控任务的基础上,仍然出色地完成了科研任务,发表SCI论文11篇,目前在研科研项目6项。

  引领学界 提升天津检验水平

  “天津检验医学的学科发展是事关天津临床诊断水平、天津人民健康福祉的大事。作为天津唯一的国家级检验实验室,促进天津检验界开展学术交流,共同提升检验水平,我们责无旁贷。”穆红主任说。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常见病,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是诊断糖尿病的关键依据,但我国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一致性与发达国家、先进地区存在一定差距。标准化是提升检验质量、提升医院间检测同质化水平的必经之路。自2015年以来,穆红主任与天津市临检中心杨彬主任启动了天津市糖化血红蛋白的标准化工作。一中心医院加强自身建设,自2015年以来连续通过NGSP一级实验室认证,自2019年以来连续通过中国糖化血红蛋白一致性计划(CGSP)认证,并获得省级中心单位称号。在此基础上,他们多次组织召开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化学习研讨会,总结经验、提出倡议、推出具体举措。今年5月份,在穆红主任带领下,CGSP天津项目顺利启动,为构建天津市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化网络,进一步提升天津地区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标准化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细菌和真菌耐药问题是当今全世界所面临的严重问题,一中心医院检验科于2005年成为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天津市监测中心单位,于2020年成为全国真菌耐药监测网省级中心单位,担负起组建天津市细菌耐药监测网和真菌耐药监测网的重任。经过不懈努力,两张监测网络已初具规模,目前成员实验室有75家,上报细菌和真菌耐药信息212361条,为临床抗生素使用提供重要参考,为国家抗病原微生物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2020年,该科室作为天津地区承接单位,加入了国家科学技术部的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课题:中国感染病原菌规范化分层监测体系建立与药物敏感性和耐药性现状调查。三年来,共收集并上传菌株600株,进行药敏试验650余次,发现多重耐药菌80余株,为国家了解各地区的病原微生物感染现状、政策制定及科技研发提供了重要支持。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天津市核酸检测实验室的数量由30多家猛增至130多家。实验室数量增加的同时,检测人员的素质、实验室管理能力以及临床诊断能力也需要相应提高,才能与分子诊断实验室规模的扩大相匹配。一中心医院检验科作为中华医学会培训工程──中华检验医学培训中心单位,面向广大检验工作者,尤其是基层工作者,积极开展天津地区的培训工作,连续三年筹办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核酸检测能力建设百千万工程项目天津培训会。经过一系列培训,促进了天津地区呼吸道病原体分子诊断的整体水平,培养了高素质的分子诊断队伍。

  再谱新章 让患者享优质服务

  伴随一中心医院水西院区的启用,检验科进入了学科发展的快车道。目前,该科室建筑面积达到4500平方米(复康、水西两院区),其中水西院区的检验包括生免、临检、微生物与分子诊断、急诊四个亚专业,拥有全自动生化免疫流水线、全自动血液分析流水线、全自动凝血分析流水线、全自动微生物前处理系统等大型设备40余台(套)。该科室还建立了180平方米的低温试剂库,保障两院区的试剂供应。此外,分子诊断是该科室的重点发展方向,为了加强分子诊断平台的建设,该科室新建40平方米的负压实验室,新安装GeneXpert全自动PCR分析系统、高敏PCR分析系统、全自动核酸提取系统等设备,大幅度提升了检验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

  与此同时,水西院区检验科配合医院整体设计,优化就诊流程,在方便患者就医、提升患者体验方面也下足了功夫。该科室将检验相关的服务集中到诊区内,患者可以“不出诊区”就享受“挂号、就诊、交费、采血、打印报告”一站式化验服务,减少患者走动,节省就诊时间。采用五条气动传输管道和一条轨道物流通道,提升样本运输速度,减少样本运输的时间。大量采用先进的自动化流水线,提升工作效率,缩短患者等候时间。通过职能整合、复康院区改造、优化工作流程,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通过信息化改造,实时掌握各项重要的质量指标,实现检验精细化、标准化管理。

  依托天津市临床重点学科建设,该科室还进行了“三平台、一计划”的短期发展规划。“三平台”即分子诊断平台、质谱分析平台、微生物鉴定平台,“一计划”为中国糖化血红蛋白一致性计划CGSP天津项目。该科室围绕“三个平台”建设,引入先进检测设备、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同时促进平台之间的融合、临床和科研的融合;围绕“一计划”建立覆盖全市的糖化血红蛋白一致性网络,同时开展大数据分析、血红蛋白变异体等方面的研究,为糖尿病诊断、临床用药指导以及达标管理提供更多支撑。

  文/兰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