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睿)昨日,我市举行“十项行动”见行见效主题系列第六场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作为唯一一项以区命名的行动,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行动持续实现经济质效之进、科技创新之进、改革开放之进,发挥好全市顶梁柱、主引擎作用,注重满足“滨城”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注重质优效好的内涵式增长。
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行动关键在执行和落实。按照部署,滨海新区承担支撑和引领两大使命,将“支撑”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引领”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方位和方向,勇于在服务全国发展大局、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服务全市发展全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记者了解到,滨海新区重点做好港产城“三篇文章”:把港口的枢纽驱动效应、产业的集聚带动效应和城市的支撑辐射效应系统叠加,推进港口、产业、城市发展现代化,以港聚产、以产兴城、以城促产、港城互促;同时打好科技改革开放生态“四张牌”:强化科技创新、持续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开放、打造良好生态,提升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牵引力、内生力、支撑力。
在实施过程中,滨海新区将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行动方案细化为八大工程的子方案和五大开发区、街镇六个子方案,并坚持边调研、边完善、边实践。据统计,今年一季度,滨海新区GDP增长5.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达10.7%,呈现向上向好的发展态势。
应势而谋、乘势而上,滨海新区坚持项目为王壮实力、科技创新添活力、改革开放增动力、促进消费强内力,一以贯之把“施工图”变成“实景图”。
预计到2027年,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占全市50%以上,GDP达9000亿元以上,规上工业总产值达1.56万亿元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达7800亿元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3.8%,常住人口275万人,累计承接北京重大项目投资超3500亿元,基本建成生态、智慧、港产城融合的宜居宜业宜游宜乐美丽“滨城”。
市发展改革委
建设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之城
本报讯(记者 王睿)昨日,在“十项行动”见行见效主题系列第六场新闻发布会上,市发展改革委发布《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行动方案》主要内容及重点任务,围绕建设“八大工程”提出32项具体措施,同时细化分解重点事项,对应提出72个建设项目和52个谋划项目。
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戴永康介绍,他们将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功能区建设工程、改革开放先行区建设工程、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建设工程、现代化产业聚集区建设工程、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建设工程、绿色低碳发展新模式试验区建设工程、城乡高品质生活样板区建设工程、社会治理现代化引领区建设工程。
“具体来说,就是要建设高水平非首都功能疏解承接载体,推进重点领域深度协同,完善配套政策,打造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示范区;通过实施市场主体、营商环境、要素配置等重大改革,打造市场化改革新高地、开放平台升级版、合作交流升级版。”戴永康说,他们还将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健全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体系;建设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聚集区、国际消费和区域商贸“两个中心”聚集区、数字产业聚集区,以及世界一流智慧绿色港口、区域航空枢纽和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壮大港口经济,打造“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之城、“津城”“滨城”双城联动发展之城、功能协同发展之城、城乡协调发展之城。
到2027年,滨海新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功能区能级显著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居于全国前列,营商环境走在全国前列,基本建成生态、智慧、港产城融合的宜居宜业宜游宜乐美丽“滨城”;在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构建双城互动、新区带动、各区联动区域发展格局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更加凸显,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成为带动区域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极。
滨海新区
加快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
本报讯(记者 王睿)市委、市政府部署“十项行动”,明确实施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行动,赋予了滨海新区新定位、新使命。目前,滨海新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效显著、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新动能加速集聚、改革开放活力绽放,高质量发展态势持续巩固。
“我们通过建机制、搭平台、优环境、出场景,提升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能力,中石化高端新材料项目集群、北燃LNG、联想智慧创新服务产业园等重大产业项目落地聚集,2021年以来累计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重大项目88个、投资额1578.7亿元,引进北京在津新设机构579个,注册资金1784.2亿元。”昨天,在“十项行动”见行见效主题系列第六场新闻发布会上,滨海新区区委副书记、区长单泽峰介绍,滨海新区打造41个主题园区,构建特色鲜明的千亿级产业集群,2022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商业保理总资产规模跃居全国第一。
近年来,滨海新区集聚省级以上研发机构575家,3家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4家海河实验室提速建设;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6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492家,雏鹰、瞪羚和领军企业2811家,打造了新一代超算、飞腾麒麟“PK体系”等滨海版“国之重器”,在信创、生物医药、海工、航天四大领域,解决了12个专业赛道“卡脖子”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滨海新区法定机构改革持续深化,营商环境考核评价居国家级新区前列;自贸试验区向全国复制推广试点经验和实践案例38项,创新指数连续3年位居全国前列;天津港世界一流智慧港口、绿色港口建设迈出坚实步伐,连续多年跻身世界港口前十强。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关键标志,也是提升高质量发展竞争力的动力支撑。对此,滨海新区早已布局谋篇。
“我们要挺进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主赛道’和服务业提质增效的‘快车道’。”单泽峰表示,滨海新区用3年左右,在生物制造、细胞和基因治疗、脑科学等领域建设10个未来产业集聚区,培育100个未来产业发展平台和龙头骨干企业;实施强链补链工程,围绕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深化项目攻坚行动,推动总投资7982.5亿元的中石化高端新材料项目集群、联想智慧创新服务产业园、中科曙光天津产业基地等680个在建项目建设,打造一批百亿级企业、千亿级高端产业集群、万亿产值制造业。
此外,滨海新区还将做强融资租赁、商业保理产业链,建设飞机、船舶海工和离岸三大世界级租赁中心,建造北方“商业保理之都”;壮大研发设计、高端咨询等制造服务业,培育现代物流、“互联网+”等新业态,做强以云账户、今日头条等为代表的重点平台企业,以运满满、货拉拉、G7等头部企业为代表的网络货运行业。
自贸试验区
实现五个自由便利、一个安全有序流动
本报讯(记者 王睿)打造自贸试验区升级版是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行动中改革开放先行区建设工程的核心组成部分。记者昨日从“十项行动”见行见效主题系列第六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天津自贸试验区落实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围绕“五个自由便利、一个安全有序流动”制度政策体系,强化制度集成创新,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服务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
市商务局局长、天津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孙剑楠介绍,这“五个自由便利”涉及投资、贸易、金融、运输、人员,推进投资自由便利,争取放宽生物医药、增值电信等领域外商投资准入限制,建起跨境投融资绿色通道,建立健全国际商事纠纷多元调处机制;推进贸易自由便利,扩大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进口“白名单”制度实施范围,推动临床急需进口药械绿色通道建设,使保税维修再制造、融资租赁等优势产业协同联动;推进金融自由便利,争取跨境贸易投融资高水平开放试点政策,以及FT账户政策扩面;推进运输自由便利,争取国际航行船舶保税加油地方牌照,实现LNG保税加注政策落地,鼓励开展LNG国际中转业务;推进人员自由便利,探索国际高端人才出入境绿色通道,深化涉外职业资格管理改革。
“一个安全有序流动”是让数据安全有序流动,开展数据跨境流动试点,探索数据产业化应用分级分类,逐步向医疗健康等领域延伸。
“天津自贸试验区设立8年来,坚持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定位,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累计实施制度创新措施581项,向全国复制推广38项试点经验和实践案例,发挥了创新‘试验田’作用。”孙剑楠表示,截至2022年底,区内市场主体累计达8.2万户,超过自贸试验区成立前3倍;新设外商投资企业近4000家,累计实际使用外资144.25亿美元,年均实际利用外资额占全市的40%左右。天津自贸试验区用占全市1%的土地,吸引了全市5%以上的市场主体,贡献了全市14%左右的税收收入和30%左右的进出口总额。
经开区
打造先进制造研发基地中心区
本报讯(记者 王睿)昨日,记者从“十项行动”见行见效主题系列第六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天津经开区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行动方案》发布,未来5年,经开区将打造先进制造研发基地中心区、新时代美丽“滨城”核心区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版。到2027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7%、总量突破3200亿元,在商务部国家级经开区排名中进位争先。
经开区将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功能区核心区建设工程、改革开放先行区建设工程、“滨城”中央创新区建设工程、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工程、新时代美丽“滨城”核心区高水平建设工程。
天津经开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尤天成举例说:“我们实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工程,就是要壮大汽车装备、电子信息、医药健康、化工新材料等支撑产业,发展数字经济、智能制造、新能源、生物制造等新兴产业,建成聚集效应强、支撑作用大、辐射范围广的先进制造研发基地中心区。”
在推动新时代美丽“滨城”核心区高水平建设工程的进程中,经开区持续提升城市影响力、承载力和吸附力,高标准打造国内高端行业峰会论坛承办地、中国商业保理之都、国内一流基金资管行业聚集区、平台经济创新区和总部经济新高地。到2027年,“于响”片区年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不低于20%,就业人口超过12万人以上,保理资产规模累计达2100亿元,建成“于响”滨城城市客厅、现代金融运营示范区和新经济总部基地。
制造业是经开区长期以来的发展根基,对此,尤天成表示,经开区以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为引领,引育百亿级龙头企业和千亿级产业集群,夯实汽车装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化工新材料等主导产业优势地位,支撑全市和滨海新区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