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国内·国际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西安新开至阿什哈巴德、杜尚别航线~~~
上海举行学术研讨会~~~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1号工位~~~
《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
~~~
牢记嘱托启新篇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十周年系列报道~~~——天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综述
国际空间站~~~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的
重要讲话在我市党员干部中引发强烈反响——~~~
~~~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3年05月14日 星期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牢记嘱托启新篇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十周年系列报道
一张幸福满满的民生答卷
──天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综述
本报记者 张雯婧

  历史的车轮一路向前,回眸十载,目光所及,皆是温暖。

  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时,对天津工作提出“三个着力”重要要求: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要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

  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至今仍响彻耳畔。这是人民领袖至深至浓的民生情怀,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念兹在兹的深情牵挂,更是对天津做好民生工作的科学指引、巨大鼓舞和极大鞭策。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

  这十年,全市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忘初心使命,践行为民宗旨,用心用情用力办好各项民生事业、补齐民生领域短板、兜牢基本民生底线,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懈奋斗,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落实在津沽大地上。

  百姓冷暖,枝叶关情。

  这十年,我市每年把财政支出的七成以上用于民生领域,连年精准实施20项民心工程;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健全教育惠民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群众养老、住房、出行便利化水平,向重点人群免费发放“健康防疫包”……在托起人民幸福的路上,天津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爱心满满的民生答卷。

  时光奔涌不歇,奋斗驰而不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已深深铭刻于海河儿女的心田,不断迸发激昂磅礴的奋斗伟力。

  民生为本 就业优先

  就业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关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视察时对切实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加强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工作,搞好职业技能培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缓解结构性失业问题等提出明确要求。

  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十年来,天津持续用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2015年,大学毕业的曹宇鹏开启自己的创业之路。提供场地、补贴租金、社保补贴……海河教育园区众创中心一系列的扶持,为创业初期的曹宇鹏免除了后顾之忧。如今,由他创办的天津零壹科技有限公司,已经成为国内外50余家知名企业智能解决方案的合作方,并且在全市高校招聘了一批专业人才,帮助学弟学妹实现就业。

  有就业,才有收入;有收入,生活才有奔头,城市才更有活力。

  462.98万人──这是十年来,我市实施稳就业扶持政策后,累计城镇新增的就业人数。他们成功就业的背后,更是千家万户美好生活的开始。

  2022年,面对更加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我市聚焦稳定就业岗位,帮扶重点群体,提升职业技能,增强服务质效,多措并举,全力稳住就业“基本盘”,全市就业形势保持基本稳定。

  (下转第3版)

  (上接第1版)

  组建市级工作专班,全市28个委办局联动,明确目标任务和时间表,各高校发动全体教职员工和校友力量访企拓岗……眼下,正是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关键期,这座城市在全力奔跑冲刺。

  谆谆教诲、殷殷期盼──十年来,青年创业者牢记嘱托、矢志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勉励我们大学生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转变择业观念,坚持从实际出发,勇于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地方去,把人生的路一步步走稳走实,善于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时,与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代表座谈。天津职业大学学生商晴晴,正是其中的一员。大学毕业后,她进入宁河区潘庄医院成为一名乡村卫生员,“我一直牢记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不负时代,不负韶华,奋斗在基层一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一老一小 “朝夕美好”

  “一小”连着“朝阳”,“一老”连着“夕阳”。“一老一小”是民生保障的重点,也是关乎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

  十年来,我市坚持补短板、增供给、提质量,不断强化学前教育普惠发展,不断完善社区养老服务,一系列新政策、新举措让“一老一小”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稳稳的幸福。

  “保育费不高,幼儿园环境和老师都这么好。开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这事,必须为咱政府点赞。”位于南开区鞍山西道的德思幼儿园是一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开办3年来,凭借着优秀的师资队伍、丰富的游戏活动和优美的园所环境,被评为天津市示范园和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赢得周边百姓的一致称赞。

  为了解决“入园难”,我市多措并举增加幼儿园学位资源供给,十年间全市新增21万个幼儿园学位。积极扶持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实施税收、水电气热价格、培训等八项优惠政策,给予生均年补助。目前,全市共认定580所普惠性民办园,10.2万名幼儿从中受益。

  家家都有小,人人都会老。人民的美好生活里,不仅有孩子的笑声,更少不了老人的幸福。

  家住河西区惠州里的黄奶奶,2021年做完膝关节置换手术出院后,在家门口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住了2个月。除了助餐、助医服务外,这里还能提供助浴、助急等服务,并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康复回家后的黄奶奶,几乎每天还要回到这里转转。家门口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已成为她的第二个“家”。

  不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就能享受专业的养老服务──这是许多老年人心目中理想的养老模式。民之所盼,政之所向。近年来,我市新增养老机构床位2万张,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站)达到1357个、“老人家食堂”达到1701家。在大力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同时,我市已建成兼具居家、社区、机构功能的养老服务综合体169个,让老人在家门口熟悉的环境中就能享受专业化、多样化、一站式的养老服务。

  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爱心,十年来,这座城市不断织密织牢“一老一小”民生保障网,让“幼有所育、老有所养”向“幼有优育、老有颐养”不断迈进。

  生命健康 用心守护

  “亲爱的父老乡亲,您的身体健康,牵动着我们的心……”在76岁的王爱珍老人家里,一封粉色的信,被平平整整地压在书桌玻璃板的下方。

  去年12月18日,天津开始向重点人群免费发放包含解热镇痛、止咳化痰、N95口罩等药物和防控用品在内的“健康防疫包”。那一天,王爱珍收到了社区人员送来的“健康防疫包”和一封市委、市政府写给群众的信。她感动地说:“党和政府一直记挂着我们老年人的健康,我这心里热乎乎的。”

  全力真情守护,犹如及时之雨,温暖百姓之心。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同心抗疫,我国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天津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付诸于实际行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增强医疗服务能力,护卫人民群众健康。

  十年来,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快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推进优质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新建北京协和医学院天津医院、市第一中心医院新院区等一批优质医疗资源,完善分级诊疗体系,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现在,家门口有了‘胸痛救治单元’,我父亲就是抢救后,通过这里的绿色通道及时就近转诊到了大医院的‘胸痛中心’,第一时间完成了介入治疗。”家住蓟州区下仓镇的小杨说。

  救治患者,时间就是生命。截至目前,我市已有26家基层医疗机构通过“胸痛救治单元”验收。到今年年底,全市至少建成100家标准“胸痛救治单元”,大力提升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的心血管疾病急救能力。

  在打通胸痛救治起跑“第一公里”的同时,百姓家门口的“国医堂”也打通了中医药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目前,全市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能够提供6类1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15分钟中医药健康圈”已基本实现。

  圆梦安居 尽得欢颜

  初夏的红桥区子牙河滨河公园内,草长莺飞,花繁叶茂。谁能想到,这里曾是棚户区──郭家菜园渔民村的前身。

  120平方米的三室两厅,是66岁的孙立柱和妻子的新家。作为土生土长的“渔村”人,老孙永远忘不了5年前,一家人搬离“渔村”时的情景,“我妈坐在轮椅上,抹着眼泪念叨着‘窝了一辈子,没想到还能活着搬出渔村,我打心眼儿里感谢共产党’。”

  384米的堤坝上,住了563户人家,吃喝都在河里,垃圾直接倒进河里;冬天像冰窖,夏天不敢开窗;全村共用一个旱厕……这是百年“渔村”生活的真实写照。老孙一家4口,挤在12平方米的小平房子里,一住就是40年。

  得益于2017年我市全面启动的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三年清零行动计划,2018年6月,“渔村”居民终于圆梦。那个夏天,仅用13天时间,有着130年历史的老“渔村”完成了搬迁。

  心系安危冷暖,安得广厦千万,百姓尽得欢颜。

  三年清零,一户不落──这是天津对人民的郑重承诺,字字千钧。截至2019年底,我市全面完成市区147万平方米棚改任务,30万群众“出棚进楼”。

  为了给百姓打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2022年,全市大力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和城市更新,共完成123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7.52万户居民。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新期待,就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牢记殷殷重托,倾力久久为功。这座城市不断书写着民生答卷──连续7年提前和延长供暖期,百姓身暖心更暖;12条入海河流水质全部消劣,空气和水环境质量均达到监测以来最好水平;建成一批“口袋公园”,百姓转角就能遇见美;新建和改造一批标准化菜市场,15分钟便民生活圈更加完善;轨道交通通车里程达到286公里,建成一批城市主干路网工程,市民出行更加便捷;坚持和完善“向群众汇报”工作机制,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三个着力”,领航天津;思想灯塔,标注航向。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津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楫争先、劈波斩浪、阔步向前。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天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精心组织实施推动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扎实推进高品质生活创造行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一张张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答卷,一幅幅人民美好生活的实景图,正在海河两岸书写绘就、徐徐铺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