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天津人艺新作《爱的嘎巴菜》举行新闻发布会。该剧导演是以“京味儿”戏剧著称的方旭。怎样的契机让“京味儿”导演与“津味儿”剧相遇?他眼中的天津风格又是怎样的?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方旭。
将于5月12日首演的话剧《爱的嘎巴菜》,从剧名到内容都十分“天津”。方旭认为,凸显地方特色的创作,是话剧应有的方向。他说,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形成了诸多以区域为核心的地方文化,这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特点。如果地域文化被淡化了,是很可惜的。而艺术,正是要做出那种不可替代的“唯一性”。所以希望通过艺术创作,不断滋养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让它们变得越来越可爱、生动。
以戏剧彰显地域文化的共同理念,促成了方旭和天津人艺的首次合作。初尝“津味儿”,方旭没少做“功课”:逛逛天津的老街道,看看天津人的日常,尝尝天津的美食。
说起所见所感,他滔滔不绝──
“天津有老洋房、老街巷,感觉很亲和,让人很放松,很有舒适感和烟火气。”
“北京说‘逗’,天津说‘哏儿’,从听觉上这两个字不一样。天津人爽快,语言表达上热度很高。天津话自带旋律,自带喜感,进而有轻松感,有得天独厚做喜剧的资源。”
“天津菜很实在,量大,味道也好。对于吃,我觉得最终还是味道能给人留下记忆。来天津玩,不会让你觉得无聊,这里真是一个很好、很有意思的城市,我也希望通过戏剧让更多人感受天津。”
在天津的见闻和感想,也逐渐融入艺术创作。方旭坦言:“在北京,人们说东南西北,可到了天津,就得说左右。天津依河而建,是一个顺着自然的方向形成的城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种方向感也给天津带来独有的特质。所以我也跟美术设计讲,这个戏的舞美要体现这个城市的特点。”
采访中,方旭还透露了自己与天津“不一般的缘分”。他说:“我的祖父以前就居住在天津。我在中戏的时候,做文学片段改编,改的是《蛐蛐四爷》。后来才知道,这是天津人艺的看家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