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泉”的菜刀又断了。
近日,有消费者买了一把“张小泉”的斩骨刀,砍骨头时突然断裂,幸好没伤到人。消息曝光,“张小泉”上了热搜榜,此时距离上次该品牌菜刀拍蒜断裂“登榜”,不过八九个月时间。
按说生产菜刀千万把,有个别质量不好,公众不会吹毛求疵,退换了也就完事。但问题在于,“张小泉”不觉得自己的刀有问题,而是消费者用法不妥。这次客服就称,这种刀是砍小型骨头的,砍的时候还得注意角度和力度。上次“拍蒜断刀”,客服也说“不建议横拍”。有网友建议“张小泉”以后卖刀干脆附送一本“菜刀三十六式”,怎么砍、切、拍、削都画成“武功秘笈”。到时候,套用小品里的一句话,“一个个厨子不看菜谱,研究上刀谱了”。
“张小泉”品牌存世近四百年,过往积累下的良好口碑和厚重历史感无疑是它的“元气”,不能就这样被一把断刀砍伤。与其“建议消费者”如何如何,不如反躬自省、靠质量重塑形象。而它的两次“事故”无疑也给某些知名品牌提了醒,及时“扫雷”才是上策。比如有媒体曝出,一些知名品牌“倚老卖老”,搞贴牌经营,“卖牌子”给别人,结果这些“代加工”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贴牌,产品质量不能也“倒贴”出去。如果对这种肉眼可见的风险放手不管,一旦“踩雷”,岂不是自砸招牌?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品牌的成败却恰恰相反:建立品牌时期犹如上山,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能达到一定高度,但一个不慎摔下来,就是一瞬间的事情。毁掉口碑,往往在于迷失本心,有的企业以为有了品牌价值,就可以高枕无忧,想在“躺平”中“躺赚”;有的则盲目扩张,为了抢市场不顾其他。而无论哪种情形,这些企业似乎都忘了问自己,品牌价值从何而来?无数案例证明,一个品牌的建立永远是进行时,不会是完成时,必须不断被注入新的内涵,才能持续地拥有影响力,如果以透支声誉与价值为代价,在过分逐利中“消耗性发展”,迟早失去口碑、失去市场,不管曾经多风光也会成为过去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