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干部队伍建设关系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和人民生活幸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之际,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既是领导干部履行使命担当的内在逻辑,又是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现实需要。
一、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对于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是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的具体要求。干部队伍的素质要求由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和社会主要任务决定。新时代,在全面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统筹协调“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总体部署下,领导干部需要在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防范化解风险,维持大局稳定,实现人民幸福的目标中奋力前行,这就为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时代性和创新性的要求。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了,干部队伍建设在党和国家事业进步中具有思想上的指路灯和发展中的奠基石的重要作用。当下,世界局势复杂多变,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全面贯彻党的组织路线建设方针,加快完善领导干部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能够推动干部队伍素质能力与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相适应,与新时代人民对党和干部的要求相适应,能够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二、将新时代党的建设贯穿到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的实践当中
落实“一个准则”。要将政治素质作为干部选育管用的首要准则。首先,要坚持党管干部,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着力选拔和培养政治立场坚定,政治素质过硬,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大是大非面前显示出卓越政治判断力和辨别力的干部,落实好干部标准。其次,要选拔和培养具有高度政治领悟力的干部,理解是行动的前提,领导干部要始终胸怀“国之大者”,树立大局意识,将党中央精神融会贯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最后,要选拔和培养具有高度政治执行力,坚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政策决策部署,将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坚决执行到位的干部,坚决避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推进“两个建设”。要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贯穿到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当中。首先,要贯彻党的思想的先进性建设,始终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筑牢干部队伍思想根基和指导实践方向的动力源泉,用党的创新思想武装队伍,将思想建设特别是政治思想提升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其次,要贯彻党的宗旨的先进性建设,树牢公仆思想和公仆意识,努力贯彻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构建新时代党群干群关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最后,要确保队伍的纯洁性,将全面从严治党贯穿到干部队伍素质能力建设的全过程,持续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把好选人用人关、廉洁自律关、素质能力关,做到从监督干部自律到增进干部自强。
筑牢“三个意识”。首先,筑牢担当意识。领导干部面对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要具有挺身而出的勇气,始终与人民群众站在同一战线。既要“敢担当”,还要“能担当”,在担当中提升执行力,既是对干部精神信仰的考验,也是对干部能力素质的考察。其次,筑牢实干意识。要将使命目标和岗位职责联系起来,在履职尽责中承担使命,在本职工作中凸显作为,力戒浮躁。最后,筑牢斗争意识。要将斗争意识全面贯穿到新时代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全过程,注重在实践中磨炼干部队伍的斗争意识,丰富斗争经验,在斗争中发扬历史主动精神。
完善“四项机制”。首先,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坚持任人唯贤、坚持五湖四海,拓宽选人渠道,以政治标准和专业素养筛选人才,不拘一格。优化干部结构,重视年轻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女干部的选拔和任用,打破年龄“天花板”,拓宽基层干部晋升渠道,优化年轻基层干部的职业发展路径。其次,完善培养和考核机制。建立科学的干部培养体系,针对岗位特征和干部特点在培训中有的放矢。优化干部考核机制,强化领导干部基层历练,将基层工作经历、防范化解风险能力、服务群众能力,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条件。再次,完善激励机制。要在干部提拔中体现正向激励导向,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有效结合,将长效激励和短期激励有效结合,提升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最后,完善监督机制。要加强干部监督管理常态化机制建设,持续巩固反腐败斗争成果,强化反腐败斗争力度,要牢牢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原则,有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正确评价和大胆起用符合容错情形的干部。
增强“五种能力”。第一,增强政治能力。坚定政治立场,提高政治站位,提升政治思想,强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党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强化学习,以高标准的政治素养发挥社会正向价值观的引领作用。第二,增强专业能力。明确岗位需求,补齐能力短板,增加业务素养,提升专业化法制化思维预判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第三,增强防范化解风险能力。强化责任担当,准确识别风险,开展风险评估,控制风险因素,着力保障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和国家安全。第四,增强执行能力。增强对党中央和上级部署贯彻执行能力,增强决策协同能力,增强为群众办实事能力,突出理论指导实践能力。第五,增强抗压能力。积极适应新情况新变化,提高政治定力,坚定政治信仰,将政治信仰和政治定力转化为抗压堡垒,面对困难迎难而上,发挥新时代中流砥柱作用。
(作者为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社会科学院基地研究员,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本文系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TJSRQN20-004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