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水利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行动有关情况。数据显示,与2018年相比,京津冀治理区浅层地下水回升和稳定面积占比达92%,水位平均回升2.25米。
据了解,水利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和京津冀三省市人民政府,研究制定了《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行动方案》,统筹提出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的总体思路、治理目标、重点举措和保障措施,经国务院同意,于2019年1月印发实施。该行动方案实施以来,水利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以京津冀地区为治理重点,大力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行动,取得显著成效。
2022年治理区地下水开采量较2018年减少约40亿立方米,压减地下水超采量26.2亿立方米。2018年以来,通过引江、引黄等外流域调水向治理区供水330亿立方米,其中253亿立方米用于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水源置换;77亿立方米用于河湖生态补水。通过治理,从根本上扭转了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地下水水位逐年下降的趋势,实现由下降幅度趋缓、到局部回升、再到总体回升的持续好转。治理区约90%的区域初步实现了地下水采补平衡。通过实施河湖生态补水和地下水回补,治理区河湖生态环境加快复苏,2022年补水河湖有水河长增至2284公里,形成水面面积736平方公里,分别为2018年的2.5倍和2.1倍。
下一步,水利部将持续推进综合治理各项工作,逐步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降低流域和区域水资源开发强度,从根本上解决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问题。本报记者 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