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祥诗作
《我》
平民生 平民活
不讲美 不要阔
只求为民 只求为国
奋斗不懈 守诚守拙
此志不移 誓死抗倭
尽心尽力 我写我说
咬紧牙关 我便是我
努力努力 一点不错
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一生叱咤风云,在中国现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系农民出身,又始终保持着农民的本色,曾被誉为“布衣将军”。鲜为人知的是,他还是一位爱树之人,曾在军中下令:“马啃一树,杖责二十,补栽十棵。”驻兵北京时,他率领官兵广植树木,故有“植树将军”之誉。
《冯玉祥自传》有“种树”专节记载:
语云:“十年之计树木。”而森林所在,又能变气候,蓄雨水,御风灾,利卫生。故近日东西各国,关于种树皆极注意。昔吾镇守常德时,见其东西官堤,长约三十里,其两旁隙地,废置殊为可惜。吾因令官兵协助绅民,悉行种植树木,为数不下数万株。继在陕西,十一年春,既将省城内外及汽车路两旁遍栽杨柳,而植树节日,余又亲率官兵至韩信冢,植树数千株焉。及至南苑,其地至永定门与至团河之大道,吾既令官兵修成马路,更于各马路两旁遍栽树木,而附近隙地,则种植松柏,杨柳尤多,且另辟地五顷余,为大规模之苗圃,以育树苗。及今视之,林木丛翠,蔚然为观矣。
冯玉祥植树爱树,以树寄意。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温泉镇显龙山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辛亥革命滦州起义纪念园,为重要革命史迹。曾参加了滦州起义的冯玉祥将军,于1936年11月主持建此园,以纪念滦州起义牺牲的先烈,并题楹联:“此日园林簇锦绣;当年勇烈动山川。”续联:“尺山尺水,永留血迹;一花一木,想见英风。”赋予园林草木以人文情怀。
冯玉祥爱树如命。据说在他驻兵徐州时,曾带领官兵种植大量树木,并写一首护林诗喻示军民:“老冯驻徐州,大树绿油油。谁砍我的树,我砍谁的头。”这首“丘八诗”背后,还有一段趣闻。
原来,冯玉祥有一次路过某县长的府邸。这个县长正在改建房子,觉得门口的一棵百年老树碍事,便让人把树砍掉。冯玉祥正好看见这一幕,急忙上前制止。
砍树的见他衣着朴素,一副寻常人打扮,加上这是县长指派,耽搁不得,便不予理睬。冯玉祥找着领头的人物,写了一张纸条让他交给县长。领头看他如此理直气壮,不敢怠慢,便将纸条转交给县长。县长看到纸条上写了一首感慨大树百年栋梁难成的打油诗,便以为是个穷酸秀才有感而发,仍然不予理会,让人第二天接着施工。
没承想隔天一到现场便愣住了,大树上又贴了一张纸条,内容赫然:“老冯驻徐州,大树绿油油。谁砍我的树,我砍谁的头。”再看落款,竟是“冯玉祥”。县长被吓得赶紧登门赔罪,结果被冯玉祥勒令游街,一边走还要一边宣讲不准乱砍滥伐树木,谁有违反,那就按“丘八诗”规则伺候。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冯玉祥领导的抗日同盟军举义出师,一举收复多伦等四县,大增中国人民的抗日信心,却遭到亲日投降派的忌恨。在日、蒋势力双重压迫下,冯玉祥被迫离开抗日前线,解甲上了泰山。其间,冯玉祥为泰山民众办好事,一是办学,二是植树。他对武训办学特别崇拜,在泰山共办了15所武训学校。学校不收学费,还给学生供应书籍、笔墨、纸张。经费来源除韩复榘、宋哲元每月各送给冯玉祥的2000元外,还把他中央委员的800元月薪也贴了进去。
为了防止自己离开山东后,所办武训学校无力办下去,冯玉祥运筹各校分别栽下一万棵苹果、梨、桃、葡萄、核桃等果树,以果树收入作为各校的办学基金。冯玉祥在泰山开办武训学校,鼎盛时期有学生两千多人,使得周围贫苦家孩子入学难的状况大为改观。
1936年,冯玉祥回到故乡安徽省巢县(今巢湖市)夏阁镇竹柯村,带回了几千棵桑树苗,作为礼物送给父老乡亲,还建立了一个小型试验农场,并创办了元山学校。次年,冯玉祥再次回到故乡,捐资购买百万棵松树苗,发动民众植树绿化。他除自己参加植树,还不厌其烦地向乡亲宣传种树诸多好处,并与本地园丁司宗木签下一项“包栽包活松树一百万棵”的合同,言定三年完成。此举使得竹柯村小佛岭南麓至元山万家山迄今郁郁葱葱。万亩荒山,焕然秀木,彰显了冯玉祥植树将军的绿色情怀。
1946年,冯玉祥赴美考察水利,虽身在异国,犹念念不忘故土。当他参观过美国的农、林、牧发展情况后,当即给巢县县长写了一封信,对故乡的建设提出三点建议,其中关于植树造林写道:
巢县的荒山太多,必须种树木,好处说不尽。最好组织一个森林栽培委员会,经常有人管理,若每年你能给巢县人民种一百万棵树,那么三年的话看有多少树,十年就很可观。这样没有旱年涝年,人民不但有烧的,并且按秩序砍伐,还可卖钱。
这封来自大洋彼岸的信件,措辞朴实无华,句句都是为老百姓着想的大实话,饱含着冯玉祥对故乡的深情厚谊,其中一句“必须种树木,好处说不尽”,可谓植树将军的绿色宣言。
据冯玉祥长女、1991年被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授予“有突出贡献的早期归国定居专家”冯理达生前介绍,1946年至1948年,她在美国学习并担任其父冯玉祥秘书,做爱国华侨和爱国学生工作。在纽约期间,冯玉祥预感人生无常,未来生死难料,于是留下一封遗嘱,安排身后之事。其中有一条写道:将来如果不能魂归故里,那遗体就火化处理,骨灰撒于太平洋;如果能回国内,则将骨灰深埋地下,当作树木的肥料,等长成之后,可将此树木用作学生的课椅,也好不白白浪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