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杜洋洋)生机盎然的春日,宝坻区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内,热火朝天的忙碌场景随处可见。“2023年,科技城将继续按照‘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与新材料、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的产业定位,新增购地型生产类企业11个,新增开工企业10个。”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浩介绍说。
近年来,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快速崛起,综合承载能力、聚集吸引能力、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据介绍,目前科技城一期4.19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已全面建成,累计引入市场主体1000余家,其中实体企业9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近80%。
为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科技城全力推动“产、城、人、景、文”五位一体建设,先后建成科景轩人才公寓,服务产业人口在宝坻区安家落户;建成3座街区公园和3公里的城市滨水公园,打造城市级—片区级—邻里级三级公园体系;积极推动南开中学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学校进入实质性开发建设阶段;积极引入高品质商业配套,不断提升商业配套环境。
当下,随着京唐、京滨城际铁路开通,位于京津唐几何中心区域的科技城正迎来发展新机遇。“我们将继续聚焦‘京凤凰’‘人产城’‘硬创新’‘软环境’,着力推动产业组织迈向‘高质量’、城市建设迈向‘高品质’、创新生态迈向‘高水平’、营商环境迈向‘高效率’。加快将科技城打造成为中关村全球要素汇集高地、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平台、京东高质量产城融合示范新区。”王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