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文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3年01月23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逢春话年糕
钱国宏

  每到春节,祖国大江南北,几乎都有吃年糕的食俗。年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食物,一种用黏性大的糯米或米粉蒸成的糕,是春节应时美食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当家美食。

  人们在春节时吃年糕,不仅仅是因为它味道好,更重要的是它的寓意好。年糕有红、黄、白三色,象征金银,有“财源滚滚来”的寓意;年糕谐音“年高”,有“生活和工作一年比一年高、一年比一年好”的美好寓意,所以古人才赋诗赞年糕:“年糕寓意稍云深,白色如银黄色金。年岁盼高时时利,虔诚默祝望财临。”

  年糕历史悠久。1974年,考古工作者在距今七千多年的浙江宁波余姚河姆渡遗址中就发现了颗粒饱满、保存完好的水稻种子,这说明早在七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种植稻谷。汉朝对米糕就有“稻饼”“饵”“糍”等多种称呼。汉代扬雄的《方言》一书中就已有“糕”的称谓,魏晋南北朝时已流行。古人对米糕的制作也有一个从米粒糕到粉糕的发展过程。公元六世纪的食谱《食次》就载有年糕“白茧糖”的制作方法──“熟炊秫稻米饭,及热于杵臼净者,舂之为米咨糍,须令极熟,勿令有米粒……”辽代时,正月初一,北京就有家家吃年糕的习俗。明清两代,年糕已发展成市面上一种常年供应的小吃,并有南北风味之别。

  关于春节年糕的来历,民间有两则传说。一则是说,远古时期有一种怪兽叫做“年”,生活在深山老林里,严冬季节,它就下山进村,吃人吃牲畜,百姓不堪其苦。后来有个聪明的部落称“高氏族”,每到严冬,预计怪兽快要下山觅食时,事先用粮食做了大量食物,搓条揿块放在门外。“年”饥不择食,便用人们制作的粮食条块充腹,吃饱后再回到山上去,也就不再伤害人畜了。年复一年,这种避兽害的方法就传了下来。由于粮食条块是高氏所制,目的是喂“年”渡关,于就把“年”与“高”联在一起,称作为“年糕”(谐音)了。

  另一则传说与伍子胥有关。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称霸,战火连年。吴国为防敌国进袭,修筑了一道坚固的城墙。吴王自以为高枕无忧,天天摆宴庆贺。国相伍子胥深感忧虑,他告诉随从道:“满朝文武如今都以为高墙可保吴国太平。城墙固然可以抵挡敌兵,但里边的人要想出去也会同样受制。如果敌人围而不打,吴国岂不是作茧自缚?忘乎所以,必至祸乱。倘若我有不测,吴国受困,粮草不济,你等可去城下掘地三尺取粮。”新国王夫差继位后,听信谗言,赐伍子胥自刎。越王勾践便举兵伐吴,将吴国都城团团围住,百姓们按照伍子胥当年所嘱,纷纷掘地三尺,挖出了些糯米粉得以渡过难关。此后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用糯米粉做“城砖”(这就是年糕样子的由来)供奉伍子胥。久而久之,便被称作“年糕”了。

  年糕因产地不同,做法有别,因而在神州大地上,衍生出多种年糕。代表性的有北方的白糕,塞北农家的黄米糕,西南的糯粑粑,台湾红龟糕等。年糕还有南北风味之别:北方年糕有蒸、炸两种,均为甜味;南方年糕有蒸、炸、片炒、汤煮四种。江西的弋阳年糕采用“三蒸两百锤”的独特工艺制成,洁白如霜,透明似玉,柔软爽滑,韧而不黏,久煮不糊。北京年糕过去是满族拜神用的祭品,满族名字叫“飞石黑阿峰”。有枣年糕、豆年糕、年糕坨等多种,“味腻如脂色若琮,香洁定知神受饷,珍同金菊与芙蓉”。福州年糕是将糯米粉和米粉加糖和成面团,再放在年糕叶上蒸熟,味道香甜可口。广东年糕一般以糯米粉、粘粉、生油、瓜子仁、竹叶等为原料制成,色泽金红、软滑甜香,味美可口。海南年糕表面光滑,色黄细软,味道甜香。苏州年糕有猪油年糕和红白糖年糕两种,前者糯甜,色泽白亮,蒸透柔韧,水煮不腻,油煎香甜,久藏不霉;后者有玫瑰、桂花、枣蓉、薄荷四种,色泽鲜艳美观,肥润香糯,食而不腻。

  正如清末的一首诗中所云:“人心多好高,谐声制食品,义取年胜年,籍以祈岁稔。”年糕不只是一种节日美食,还为人们的新年带来新的希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