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乡村振兴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新农村关注
走进乡村看发展
东丽区探索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与繁荣都市农业兼容并蓄~~~
乡村走笔~~~
乡村人物~~~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3年01月18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乡村人物
“鱼塘主”吴梁玉:让鲈鱼冬季享“暖气”
本报记者 刘雅丽 通讯员 杨天宇

  冬闲时节,位于蓟州区下窝头镇青甸村的天津依差水产科技有限公司的水产基地里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基地内建起一座大棚,里面温暖如春,16个直径10米、高1.5米的圆桶依次排列,桶内被注满水,与之连接的温度计显示桶内水温20℃上下,不计其数的鲈鱼鱼苗正在桶里欢快游动,工作人员正忙着喂食、排污、控制温度。这便是基地经营者吴梁玉引入的冬季养鱼新模式。

  “这叫‘陆基圆桶养鱼’,每个桶看着不大,实际可以容纳170吨水,鲈鱼长成后,预计每桶可收获一万斤,产量很高。”吴梁玉介绍,每个圆桶使用寿命10至15年,长期来看,养殖总成本较鱼塘养鱼低很多。

  45岁的吴梁玉从小跟着家人养鱼,已有30多年的养鱼经验,他还承包着600多亩鱼塘,是周边养殖户公认的“龙头”。但一直有个问题困扰在吴梁玉心头,“鲈鱼售价高,但冬天露天鱼塘一结冰,鲈鱼就因无法喂食而不能生长。于是天一冷,鱼塘就‘冬闲’,鲈鱼鱼苗只能转年春天再购买、养殖。”

  为了破解鲈鱼“越冬”难题,吴梁玉四处寻方觅法,向外地养殖户请教,上网搜索资料,从不放过一次了解新技术的机会。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最终找到破题方法,“我也没有十足把握,但要不尝试新模式,困难就会一直摆在面前。”吴梁玉说。

  这不是吴梁玉第一次带头破解养殖困境。早在几年前,他便发现养殖市场批发价每斤5元左右的传统鱼类,利润逐年降低,于是带头尝试养殖市场价高几倍的鲈鱼,养殖成功后便向周边养殖户传授经验,带领大伙儿一起致富。

  “吴梁玉经常为其他养殖户提供销路和技术支持,还有20多个村民在他儿那找到了工作。”下窝头镇青甸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文开说,青甸洼地区属于湿地,土壤肥沃,鱼肥米香,周边水产养殖户较多,每次吴梁玉探索的养殖新模式成功后,周边养殖户都会向他“取经”。

  吴梁玉这次尝试的“陆基圆桶养鱼”模式,对水温水质等要求都比较高,需要精心打理。在基地,每天清晨,47岁的鱼饲料技术员吴书杰都会准时出现在大棚,根据前一天喂食记录和鱼苗生长状态,配制当天饲料,“水体质量很关键,氨氮含量过高,鱼会生病。喂食、排污、加水,一道程序也不能忽视。”吴书杰说,排出的水经多重过滤,流入户外鱼塘,还可再利用。他还时刻关注圆桶水温,根据天气情况卷、放棚上棉被,一整天忙忙碌碌,“以前冬天没活干,现在基地人手不够,还新招了两人,冬天我们也有钱赚了!”

  “目前看来,这次试验成功了,明年我打算再盖一座大棚,尝试养一些成鱼,争取做到两年出三茬鱼,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吴梁玉希望更多养殖户了解这种养鱼模式,一起走上致富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