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2年12月26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二十届天津市摄影艺术展览”佳片有约
感受光影里的天津故事
本报记者 翟志鹏

  近日,由市文联主办,市摄协等承办的“第二十届天津市摄影艺术展览”结束评奖环节。经过社会公示,活动共评出入选作品200件。作为我市摄影界最具权威性的专业活动,本次摄影艺术展览涌现出一大批精品力作。从绿水青山、工厂车间到田间地头,从大国重器、自然万物到家长里短,摄影家用镜头记录时代发展、讲述天津故事。

  三千余件作品精中选精

  本届摄影艺术展览分为四部分,获奖作品既有代表性,又突出艺术家创作的个性。其中,“社会与生活类”金奖作品《小喉箍大世界》《收成》《三胎来了》分别聚焦工业、农业和百姓生活题材;“自然与生态类”金奖作品《晨曦八里湾》《盐花绽放》《天津·生物多样性》多角度地呈现天津绿色发展成果;“艺术与创意类”金奖作品《交互》《当代工人群像组照》《植物心跳的频谱》用摄影探索艺术边界;“长期关注单元”金奖作品《十全十美庆开通》《瓦房》来自摄影家长期的关注与捕捉。

  市摄协秘书长包静表示,本届摄影艺术展览呈现几大特点:一是投稿作品多、整体水平高,共有565位参展作者投稿3050件作品,优秀作品占很大比例,彰显了近年我市摄影工作的发展;二是主题多元、风格各异,摄影家镜头下的故事囊括近两年天津发展变化的方方面面,呈现方式也各有精彩之处;三是乡村题材作品的占比相较于往年有显著提升,得益于今年的天津市乡村振兴主题摄影创作项目,众多摄影家开始用镜头记录天津乡村振兴的故事。包静说,近两年,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市摄协举办了一系列主题性摄影展和摄影创作活动,有效促进了我市摄影队伍的提升,帮助摄影家更好地走近这个伟大时代,捕捉一个个动人瞬间。

  从经典题材中挖掘新意

  新时代新征程给摄影家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一些经典摄影题材在这一时期出现了新的变化,有不少敏锐抓取并将其反映到作品中。如获“艺术与创意类”金奖的《当代工人群像组照》选取了石化工人这一经典群像,通过对内容和画幅的精准控制,凸显出人是推动社会进步最主要动力这一主题。作者杨茂林告诉记者,现代化生产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岗位上需要的工人越来越少,工人群像比以前难拍了。他特意选取了上下班、集中安全教育、集体升旗、拍合影等几个切面,展示团队的力量、规模和气势。杨茂林说:“这组照片反映了中国石化工人群体活动的场景。我把不同人的组合放置到大工业场景中,体现出工厂的活力,以此展现个体与群体间的合作精神。”

  乡村是摄影中另一个经典主题。在过去的两年中,农村经历着种种喜人变化,从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到乡村振兴,在美丽乡村发生的故事,摄影家从不缺席。乡村题材作品《驻村第一书记“流水账”》获“社会与生活类”铜奖,作品以朴实无华的画面记录了一位基层驻村干部几年来为百姓办实事的点点滴滴。作者王晓华说,基层干部的日常工作,就是新时代农村工作的真实写照,通过这组照片,他希望反映基层干部为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民美好生活的不懈奋斗。

  在日常场景中探索人与人的关系

  获“长期关注单元”银奖的《占位》让不少观众会心一笑,这组照片将镜头对准老街区里人们占车位用的各式物品。在作者王健看来,社会的变革与发展从不会遗落任何角落,“占位”是变革中的阵痛。王健平时经常去和平区、南开区的老街区“扫街”,“占位”是他发现的一个值得关注的主题,他说:“这个现象不仅涉及邻里关系,也让人联想到社会上每个部门、每个人是否各就其位等问题,可以引发很多讨论。”

  获“社会与生活类”银奖的《解夏》,记录了今夏南开区某社区核酸检测时一些耐人寻味的细节。这组照片没有宏大叙事,而是以巧妙的视角记录并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让不少观众回忆起这不平凡一年中很多亲历的瞬间。作者李虎说:“摄影具有超越时间的力量。一组好的照片,越是经过长时间的沉淀,越能显出厚度、深度和温度。面对一件社会上的大事,摄影工作者不能只浮光掠影地记录表面,而应该从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去思考和记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