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人文纪录片《海河》是一部反映海河流域自然生态和人文历史的纪录片,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视野开阔,能以高远的姿态俯察海河流域广袤土地上的万物品类,可谓“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大江大河就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愫。逝者如斯,不舍昼夜,水拨亮哲人的思想灵光。百川归海,大势所趋,水启发政治家人心向背的道理。中国人每念及家乡故土,总不免将河流喻做母亲。
天津百姓口中的母亲河自然是海河,以往人们印象里的海河不过是从三岔河口流至大沽入海的一段干流,《海河》纪录片第一次打破省域界限,引领大家用水系和流域的视野重新认识这条母亲河。纪录片团队一路追溯到海河最南端的源头──浊漳河发鸠山,将五大支流及其上游水系的自然风貌一一铺陈,山水湖草,鸟兽虫鱼,四季轮替,斗转星移。美轮美奂的画面,纵横捭阖的视野,第一次让观众如坐云端,俯瞰海河空间维度的广阔壮美。
《海河》不仅只是一首大自然的赞歌,它的视野开阔还体现在时间维度上,第一次用“通古今之变”的历史眼光去追寻人文光辉。这部纪录片以“天、地、人、水、路、城”六大主题编织起宏大的历史叙事,思接千载,贯通古今。从北疆博物院的桑志华探寻泥河湾人类起源的故事说起,风从远古吹来,吹皱大运河的清波,古老帝国的经济命脉在这里日夜不息;吹绿大境门内外的田畴和草原,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在这里碰撞交融。风云变幻的近代中国,天津是这场天演之变的重要舞台,海河见证了古老城墙的倒塌和现代城市文明的崛起,海河也成为解锁天津这座近代北方工商、贸易、金融大港密码的钥匙。
《海河》纪录片注重红色故事的挖掘,既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让日寇闻风丧胆的雁翎队的故事,也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当代愚公们开凿红旗渠的艰辛。镜头还对准了天津港和雄安新区,记录下一群群热血青年建设世界级良港和未来之城的故事,新时代的大河赋正是对创新奋斗人生的最好礼赞。
观看《海河》纪录片时,思绪屡屡把我们拉回1980年代,那是一个万人空巷同追一部剧,同唱“你从雪山走来”的年代,让我们第一次见识到纪录片的魅力。在后来的档案工作中,我们逐渐认识到档案是保存国家记忆的珍贵资源,把档案文献里的海量信息开发出来,创作出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大众的艺术作品,特别是受众广泛的电视作品,是当代档案工作者的责任。2004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主创的28集文献纪录片《清宫秘档》上映,2010年至今,天津市档案馆主创的纪录片《沉浮》《夜光》《曙光》相继在业界斩获殊荣,进行了档案与电视相结合的有益尝试。
《海河》纪录片只是天津市档案馆海河档案保护开发重点项目的一部分,天津档案工作者对海河档案的修复与数字化已达26万页。这些宝贵的档案文献正以另一种方式获得新生,期待更多学者去研究,期待更多朋友来感受。在《海河》纪录片热映之际,特为天津档案同行的参与和贡献、胆识和魄力鼓与呼。
(李国荣,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原副馆长、研究员,全国档案领军人才;陶丽,天津市档案馆,全国青年档案业务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