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推进社区养老服务,建设养老服务综合体100个”被列为今年全市20项民心工程的首位。在推进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工作中,市民政局坚持“开门干民政”工作思路,积极为养老综合体搭建“建、管、用”资源对接平台,加速推进建设进度。日前,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朱峰接受媒体访谈,对我市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工作进行解答。
1 提问
什么是养老服务综合体?能为老年人提供哪些服务?
朱峰:养老服务综合体是全市市、区、街镇、社区四级养老服务设施体系网络中最关键、最重要的一环,也是最急需的设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养老服务综合体具有养老机构、日间照料、延伸居家服务“三合一”的功能,能够满足老人对居家养老的大部分需求,实际上就是社区小型连锁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可以说,它是离群众最近、让老人感到最舒适、方便的社区养老服务载体。综合体最明显的特点有3个:
一是家门口儿养老。根据我国现状,养老有个“973”标准,就是97%的老人选择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这是养老最大的人群,综合体能够充分满足老人居家养老的愿望。
二是优势功能三合一。打破居家、社区、机构的界限,集聚了三者的核心优势,集机构专、社区近、居家便为一体。
三是点单式服务。综合体提供服务菜单,把养老机构的各类专业服务延伸到居家、社区养老领域,老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我们也鼓励各个综合体根据实际情况,开发更多菜单内容,既有符合大多数普通老人需求的项目,又有具有特色的项目,提供分众化、精准化服务。
2 提问
如何让老年人及时方便地找到身边的养老服务综合体?
朱峰:综合体的定位是打造老人家身边的嵌入式养老机构,大多坐落在社区里,为了让老人更方便快捷地找到这些综合体,我们有3方面举措:
一是挂标识。为了便于老年人更方便地识别和找到综合体、养老机构、日间照料这些养老服务设施,我们决定打造“津(金)牌养老”标识。今年7月,我们通过网络向社会公开征集“津(金)牌养老”标识,目前,我们的“津(金)牌养老”标识已经出炉。
这个logo的外部轮廓以“天津之眼”摩天轮和托举的双手为造型,内部图案融合“津”字、“老”字和海河元素,凸显天津地域特点和关爱老人、服务老人的养老服务宗旨。色彩以金色与红色相结合,既突出生命、热情以及对生活的向往,又体现打造“津(金)牌养老”服务体系的含义。下一步,我们将在养老服务综合体、养老机构、照料中心等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统一悬挂这个标识。
二是亮功能。我们在每个养老服务综合体外部的显著位置,通过电子屏幕、告示牌等方式,向周边老年人公开综合体项目的建设方、运营方、监管方、建成时间、运营时间等主体信息,以及服务内容、联系电话、床位设置等情况。目前,正在抓紧制作中。
三是做地图。我们制作了养老服务综合体电子地图,将于近期在市民政局的官网、公众号上线,还将开设“津(金)牌养老”公众号,对100个综合体的简介、地点、服务内容等进行公开。我们也将在高德地图、百度地图上对综合体的位置进行准确标注,再结合即将统一悬挂的“津(金)牌养老”养老标识,老年人很快就能找到身边的养老服务综合体。
3 提问
“津(金)牌养老”的含义是什么?
朱峰:在此,我也向大家介绍一下“津(金)牌养老”的内涵与外延。“津(金)”字一语双关,一是充分满足津门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二是用心做好高质量养老服务的金字招牌。具体来讲,我们以河西区居家养老改革试点经验为模板,以嵌入式养老服务为抓手,以长期护理保险为补充,搭建市、区、街道(乡镇)、社区四级养老服务网络,推进居家、社区、机构养老“三合一”跨界融合,把养老服务综合体办到百姓家门口,让老人不离家、不离亲、不离熟悉环境、不离熟悉朋友,舒心、安心、暖心地乐享银发生活。
在推进津(金)牌养老工作中, 我们实施了五大工程。一是“兜底”工程,强调了养老的兜底功能和基本养老服务,回答了我市基本养老服务“兜什么、怎么兜”的问题。二是“组网”工程,重点打造“市级一枢纽、一区一中心、街道一阵地、居(村)一场所、家庭一床位”五级养老服务网络,回答了养老服务设施“建什么、怎么建”的问题。三是“福老”工程,从居家、社区、机构、农村、普惠和京津冀六个方面,回答了关于天津养老“养什么、怎么养”的问题。四是“信用”工程,主要按照养老服务综合监管的思路,从标准评估、质量监管、风险监测三方面回答了养老服务监管“管什么、怎么管、谁来管”的问题。五是“科创”工程,主要阐述银发经济、老年用品产品、智慧健康养老等养老产业,回答了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两手抓、两手硬”的问题。
4 提问
对于这些养老服务综合体的服务内容、质量以及相关收费,民政部门如何规范和监督?
朱峰:我们会同发改、财政等11部门印发了《关于深化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建管扶用”23条措施》,进一步解决好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综合体在建设、管理、扶持、使用等方面的一些实际问题。
在管理模式上,强调了法人模式。也就是相对于照料中心,我们强调了养老服务综合体要有法人,举办时要有建设主体,建成后要有运营体,并参照养老机构办法管理。
在建设模式上,我们支持社会力量新建、闲置资源改建造、小区配套配建、养老机构(照料中心)转型等多种方式。
在资金支持上,相关部门非常重视,给予了财政支持,给予每家50至80万元的梯度建设补贴,在运营前期,还享受养老机构和照料中心相叠加的运营补贴。
在运营模式上,我们既支持非营利性的,也支持营利性的,只要是对老人好的,对群众有用的,我们都大力支持。同时,我们鼓励连锁式经营,营利性的可以无需办理分支机构,非营利性的可以在各区内设立多家不具法人资格的服务网点。
在评估模式上,我们强调全过程评估。也就是“先建后评再运营”的思路,强调在建设、运营过程中要全部实行第三方的评估。
5 提问
如何让养老综合体这项民心工程进入良性循环呢?
朱峰:主持人提到这个问题也正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如何让综合体从政府“扶一程”,到通过自我造血实现“行稳走远”,应该坚持3个“必须开门”。
一是服务必须“开门”,走多元化的路子。与养老机构相比,具有小型化、离家近的特点;与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相比,综合体有长期照料功能,老人可以在这里住下,能够帮失能老年人的家属应个急,解决了一些失能老年人家庭“离不开人”的难题。与以往的居家养老服务相比,综合体应该有更加严格的管理模式,要为老人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在服务项目和质量上也要更有保证。
二是运营必须“开门”,走市场化的路子。这里有三个关键词:第一是“专业”,即综合体必须由专业化的主体来运营。我们统计,已开展运营的综合体,70%以上的是养老机构通过政采程序运营,只有让专业的养老机构运营,才能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第二是“片区”,即一定范围内的养老服务机构由一家来运营,以规模化生产降低运营成本。这也是我市河西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取得成功经验之中很重要的一点。第三是“连锁”,打造养老连锁式运营体,形成完善有序的产业链,激发专业机构增强规模化运营的盈利能力。
三是资源必须开门,走整合的路子。养老服务综合体只是一个“筐”,养老服务也涉及政府、市场、社会、个人各个领域,只有打破各个领域、各个部门界限,汇聚资源,形成资源的聚焦效应,才能形成综合体的发展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