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乡村振兴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新农村关注
走进乡村看发展
宝坻区全力打好创城“攻坚战”~~~
乡村走笔~~~
乡村人物
西青区精武镇付村村志编纂人刘金栋~~~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2年11月30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乡村人物
西青区精武镇付村村志编纂人刘金栋
用村志留住深深乡愁
本报记者 王音

  今年58岁的刘金栋是土生土长的西青区精武镇付村人。个子不高、皮肤略黑,说话时总是带着笑容,有着农民特有的朴实、憨厚。就是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花费了多年时间和心血,为付村撰写了一部村志,用绘画还原了村里的民俗历史,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乡村记忆。

  “别看我们村不大,但历史很悠久。早在明朝初期,来自山西等地的傅姓、孙姓、梅姓等多个家族迁居过来……”说起付村历史,刘金栋滔滔不绝,言语中透着一种自豪感。“我做这些事就是为了把村里的风俗习惯、真人真事、历史变迁记录下来,一方面对乡村文化是一种保护,更重要的是让咱本村的娃娃知道这些故事。

  从2017年1月开始,刘金栋执笔写起了付村村志。为了能找到关于付村的翔实记载,刘金栋跑遍了全区的档案馆、资料库。不仅如此,付村一部分资料收藏在静海区档案馆,刘金栋又多次去到静海区查阅资料,数次往返、风雨无阻,只为查到更翔实的史料信息。

  “很多资料不方便带回来,我每次去档案馆就带着笔记本,把有用的信息抄下来。遇到有地图、图像信息的时候,就拿手机照下来再回去打印。查阅的资料越多,我想记录的、传递的故事就越多。”回忆收集资料的过程,刘金栋依然历历在目。那些密密麻麻写满信息的纸张,成为了他难忘的记忆。

  厚厚的草稿、一尺多高的各类书籍资料,坐在桌子前,刘金栋一张一张地介绍自己收集的材料。其中,一张1976年付村渔业队的手绘稿十分显眼。画中树木郁郁葱葱,乡村小屋整洁有序,白墙黛瓦、碧水蓝天,鱼苗池塘铺展其中。刘金栋告诉记者,这是他根据村里老人口述,结合自己的年少记忆,手绘出来的。房檐样式、鱼塘外貌经过多次修改完善,还原度很高。

  手绘付村村志里的民间传说、民俗文化、乡村场景等画作,是刘金栋编纂村志中的亮点。从小热爱绘画的他曾设计过不少的商标作品,并获得过相关奖项。刘金栋在编写村志的过程中,会根据前期查阅记载的档案资料,通过绘画的形式还原记录付村的风土人情。

  “这幅描绘付村高跷会的图,就是我找了很多资料查到的。有很多传统民俗文化,光用文字表述太单调了,用绘画记录下来,更直观、更生动。”刘金栋说。

  除了查找档案馆、资料库的数据信息,以及手绘还原村里的风俗面貌,刘金栋还走访了不少村里的老人,力求获得真实、详尽的乡村历史。有的时候为了核实一处细节,刘金栋要走访很多人,从不同的侧面进行完善。

  寒来暑往,付村的大槐树绿了又黄、黄了又绿,从光秃秃的枝干到缀满花朵,再到枝叶繁茂,蝉鸣声声……日复一日,刘金栋把对付村、对乡亲们的深深情感投入到村志编纂中。老骥伏枥余热犹存,刘金栋用一份责任诠释了对家乡的深情热爱,这份爱也点亮了他平凡人生中的精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