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棚是公共空间,不是自家的杂物间。您看,现在的车棚宽敞又干净,看着多舒服。社区环境好,还得靠大家共同维护!”说话的人名叫康家乐,家住西青区张家窝镇民盛里社区。不久前,社区开展大清整行动,清除了“僵尸车”和堆积的杂物。现在,康家乐一看到收拾一新的车棚,总忍不住夸上几句。
康家乐是社区里出了名的志愿者,居民们都亲切地称他“乐哥”。从去年开始,乐哥有了一个新身份──“厚德乡贤”。爱管“闲”事儿的他闲不住,很快成了化解矛盾纠纷的“多面手”。
近几年,西青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脚步不断加快。在完成“村改居”后,张家窝镇16个村搬进了11个还迁社区,实行“村委会+居委会”并行管理的模式。同时,天津南站的交通优势,也让张家窝镇成为外来人口安家置业的重要区域。
民盛里社区是张家窝镇7个村的还迁房社区。像民盛里这样的大型社区,居民既有本镇村民又有很多租住人口,这也为基层治理增加了难度和压力。
从平房到楼房、从村民变居民,各种服务从村委会转移到了居委会,这让习惯了大小事都找村委会的群众有些不适应。
“有了矛盾纠纷,还是先去找村委会,但好多事村里解决不了。镇里有司法所,很多人又不知道怎么找。”康家乐说。
2021年11月,西青区以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建为契机,积极探索公众参与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新机制,在每个村(居)选出3至5名积极热心又在群众中有一定威望的志愿者,参与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一支829人的“厚德乡贤”队伍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了新活力。
民盛里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王琨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件事。今年年初,有一家人因为赡养老人“闹”到村委会。起因是长期跟着儿子生活的老人,瞒着女儿将自己的房产过户给了孙子。儿子百口莫辩、女儿心中委屈,年过八旬的老人左右为难。
村委会难以解决,于是请“厚德乡贤”来帮忙。乐哥先帮他们咨询了司法所、房管部门,了解到老人的做法是合法的。讲明了法理,还要通情理。前前后后调解了四五次,最终化解了子女们的心结,一家人达成了一致,重归于好。
家庭矛盾、邻里不和、物业纠纷……这些“小事”“闲事”在农村、社区时常发生。这些看似“小”的问题处理不好就会激化矛盾,甚至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虽然不是专职调解员,但“厚德乡贤”遇事儿不回避,积极协调解决,用真心和热情化解了一个个“小矛盾”,让矛盾在基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调解那些诉求合理,仅需要释法说理的日常矛盾纠纷,这些讲品德、又为乡人推崇的乡贤发挥着主导作用。”张家窝镇司法所所长王成说。
“厚德乡贤”不是抛开现有调解体系“另起炉灶”,而是在调解工作基础上对人员力量进行有益补充。一年多来,王成与康家乐在工作中互动频频,双向促进。
“我们的调解员经常和乡贤一同参与调解。一方面,我们可以为乡贤提供专业的法律支持;另一方面,有了乡贤的参与,让我们的工作更接地气。”王成说。
“全村90%的人都是同一个姓,虽然住进了高楼,但亲缘没有断。口音就像身份证,你一张嘴,感情就拉近了。有时话说重了,对方也不会介意。”张家窝镇司法所调解员刘彬说得实在。
对于这句话,社区“一肩挑”王琨深有同感。在她心中,乐哥这样的“厚德乡贤”已经成为社区离不开的好帮手。“就拿清理车棚这事来说,有一户居民常年在车棚堆杂物,网格员上门沟通,却吃了‘闭门羹’。最后,还是乐哥做通了这家人的思想工作。”
“毕竟是不占理的事,看见我们来了,对方会有所顾忌。都是乡里乡亲,要讲个面子,不好意思胡搅蛮缠。”康家乐附和道。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用好“情理法”,架起“连心桥”。基层调解不是“和稀泥”,乡贤更不能成为“和事佬”。调解邻里纠纷,既要善于讲法律,又要善于讲道理、讲感情。为此,康家乐经常参加司法所的培训,平时更不忘积累法律知识、学习沟通技巧,不断给自己“充电”。
《民法典》《物业管理条例》中一些涉及民事纠纷的法律法规,康家乐不仅自己反复学,还经常给居民宣传。他加入了20多个社区群,微信好友近2000人。每天在群里宣传防诈骗、防火防盗等知识;手机上贴着写满水、电、燃气等服务电话的小卡片,谁需要就随手拍给谁。“有事找乐哥”,在居民中口口相传。
说起这一年的变化,康家乐很感慨,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如今因为赡养老人、邻里纠纷调解的人少了。“但也还是闲不住,乡亲们遇到事,愿意先来找我咨询咨询。问明白了,很多事就化解了。我也愿意给大家伙出主意。”康家乐开心地说。
说起今后的社区治理,王琨信心满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我们很受启发,还要不断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发挥乡贤的作用,共同画好最美‘同心圆’。”
记者手记
新问题需要“新密码”
西青区民盛里社区是很多新型社区的缩影。
从村委会到居委会,从村民到居民,新问题层出不穷,考验着政府基层治理的能力。
西青区将新时代“枫桥经验”与本区实际结合,推进了人民调解工作在基层向纵深开展。乡村中德高望重、群众拥护、公道正派,熟悉风土人情,又有一定文化知识的乡贤加入到人民调解队伍中来,让他们有了为民发声、为民解忧、为民服务的平台,提升了基层自治水平和能力,创新了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模式,助力乡村治理现代化。
有了“厚德乡贤”,多了一双“慧眼”。他们不仅为村民“解心结”,更是乡村振兴的“护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