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国内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文件看点聚焦
鼓励金融机构~~~
国家航天局:~~~
~~~包括51个抗癌药品和20个罕见病药品
关注长江口二号古船整体打捞~~~解密国内首次应用分子水平技术考古
关注长江口二号古船整体打捞~~~
关注长江口二号古船整体打捞~~~解密世界首创“弧形梁非接触文物整体迁移技术”
北京~~~
~~~
~~~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2年11月22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注长江口二号古船整体打捞
当考古遇上人工智能
解密世界首创“弧形梁非接触文物整体迁移技术”

  采用世界首创的“弧形梁非接触文物整体迁移技术”, 我国迄今水下考古发现的体量最大的木质沉船──长江口二号古船21日在长江口水域成功实施整体打捞。

  水下考古环境复杂、难度极大。长江口水下浑浊不清,几乎拍不到任何有价值的文物图像信息,给考古团队带来了巨大挑战。

  2014年,负责长江口二号古船项目的上海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翟杨向上海大学无人艇工程研究院发出请求:“能不能给我们做一个智能的水下摄像系统,在长江口非常浑浊的水域里也可以拍到海底的文物?”

  随后长达8年的时间里,执掌上海大学无人艇工程研究院的“80后”女将彭艳带着一支50多人的研究团队迎难而上,陆续研发出“水下沉船自动识别辅助系统”、全球首艘“智能化立体采样无人艇”及“机器人水下考古装备”等科研成果,不断向前拉动长江口二号水下考古“进度条”。

  上海大学无人艇工程研究院和人工智能研究院还为长江口二号古船量身定制了“精海6号”环境探测无人艇,在艇肚子里携带了80厘米直径的圆柱形“采样蛋宝宝”,到作业区域后自动布放到沉船区域采集数据。

  彭艳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她带领的团队年龄梯度从“60后”到“90后”,一直奋战在我国海洋一线,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技术团队,其中包括控制工程、人工智能、机械、计算机科学、力学、数学等众多学科门类。

  彭艳介绍说,目前上大团队正在加快构建水下考古人工智能知识图谱。“这种人工智能的水下考古知识谱系,会存储与中国历史、人文、地理、海洋以及文物相关的海量大数据。人工智能可以自己分析整合各种图像、文本、视频、文字,像福尔摩斯一样为水下考古挖掘整理各种线索。”

  她畅想,未来的水下考古再也不是一个高度危险和枯燥的行业,而是高度智能化的──人工智能可以建议水下考古工作者去哪里寻找有价值的沉船;包括无人艇队、无人机等在内的“人工智能考古大军”可以自动搜寻确认海底目标……人工智能还可以应用元宇宙技术让观众沉浸式感受水下考古全过程,仿佛身临其境进入考古现场。“当人工智能科技碰撞考古学科,一切皆有可能。”彭艳说。据新华社上海11月21日电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