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文化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2年11月08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热点追踪
大型电视专题片《领航》
记录非凡十年的伟大与温情(图)
本报记者 张洁

  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中宣部联合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等单位共同摄制16集大型电视专题片《领航》,该片一经上线便成为人们不断热议的现象级政论佳作。

  网友评论:“因为亲身经历,所以记忆深刻;因为共同走过,所以更知不易。”专家表示,《领航》以大气磅礴的气势、丰富多样的影像、感人至深的细节、精巧流畅的表达,带给观众强烈的思想说服力、情感冲击力、艺术感染力,是新时代政论类纪录片的又一成功标杆之作。

  ■ 故事表达 

  书写最鲜活、最精彩的中国故事

  专题片《领航》聚焦展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走过的非凡壮阔历程,展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彰显的强大真理力量,全面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生动呈现新时代人民群众的幸福美好生活和良好精神风貌。

  第一集《掌舵远航》聚焦展现习近平总书记的无畏担当、人民情怀和非凡韬略。第二集《科学指南》深刻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该专题片资料翔实,画面丰富,既有深刻阐述,也有鲜活事例,既有全局总览,也有感人细节。镜头语言富有张力,并且包含了上百位受访者的不同视角,以小切口折射大背景、以细节刻画展现宏大主题,立体展现了时代发展变革之下祖国风貌的日新月异。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武力认为,该片在宏大叙事方面,除了注意及时的结构转换、凝练的理论概括和准确语言表述外,还有大量的内容创新。他表示,“其中使我最感兴趣的是几乎每一集在出现习近平总书记的画面时,都有过去所没有见过的生动镜头和同期声,不仅感到特别亲切,我想也会增加观众对习近平总书记的睿智和人格魅力的了解。”

  《领航》秉持“政论情怀、故事表达”创作风格,无论是采访的人物、讲述的故事还是表达的思想在体量上都是巨大的。除此以外,影片坚持思想性、艺术性、生动性的统一,因此在艺术叙事和思想表达上呈现了独特的创意。

  制作过程中,《领航》创作团队历时近一年,参与摄制人员超过600人。拍摄团队分10组赴全国22个省区市97个乡镇(街道)开展拍摄,行程4万多公里,采访上百位人物,记录下许多精彩影像和温暖瞬间。同时,商请总台驻德国、英国、上海、广州、浙江等15个驻外和地方记者站,以及直属公司共60余人协助完成拍摄任务。

  《领航》总导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特别节目部主任闫东,他深耕政论类纪录片创作多年。在闫东看来,“领航”是一个壮阔、动感、有力量的意象,勇立潮头、无惧风雨、乘风破浪、奋斗向前,这就是最鲜活、最精彩的中国故事,“作为纪录片人,我们能够有机会用心用力用情,去呈现这样一个故事,我觉得是非常幸福的。”

  在《领航》里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对这10年进行了扎扎实实的重新梳理,闫东表示,这个视角就是“变化”,“置身时代大潮,我们都处在伟大时代之变当中”,又更添历史的底蕴与一个个充满情感的鲜活故事述说10年巨变。

  这样的故事,全片有近160个,小故事折射大时代,更有落地感,也更“走心”。例如在第五集《改革攻坚》中,影片就用患有“脊髓性肌萎缩症”儿童仔仔的治疗经历讲述了医疗保障制度的进步;用进城务工多年的孙忠娜入户广州的故事讲述户籍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在第九集《美好生活》里,来自偏远乡村、到合肥打拼二十几年的郑臻,终于与家人拍了一张全家福,为了在照相机镜头前摆出微笑口型而说出的“甜”,又成为他们真实生活的写照。这些微观视角的介入,让影片避免了政论类纪录片的说教之嫌,同时也让思想表达更加立体生动。

  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智锋表示,作为政论类纪录片,《领航》要传达深厚的思想道理,同时也伴随着深切的情感表达。影片从百姓的视角出发,传达人民对党的深切情感。例如在讲述栖霞矿难救援的故事中,一张被困人员写的字条让无数人动容:“麻烦再送一部电话,作为备用,联系不到你们,我们就找不到党了!”这短短两行话,传达的是人民的心声,是生死关头对党的信赖。

  武力表示,《领航》做到了凝练的思想理论与生动的故事展现,通过宏大叙事与微观描述的完美结合,在有限的篇幅和时长内,既将这十年的思想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梳理得特别全面清楚的同时,又避免了一般政论片难以避免的深奥、枯燥,与百姓生活和切身感受具有疏离感的局限。片中用大量镜头来展示一些不为大众所知的普通人的生活和感受,将会使观众具有强烈的亲切感、被带入感,更容易被感动,更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认为,《领航》始终坚持将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作为讲述这些成就的基础前提。人民群众在现实生活中体会到、感受到的物质生活的丰盈,文化生活的丰富,在居住、医疗、出行、环境等方面得到的便捷、便利,在安全感、舒适感、开放性方面感受到的变化和提高,这些都成为本片主创者在确定故事资源,阐释故事主题时的出发点和归结点。《领航》因此可以在贯穿主题线索的同时,让故事讲述成为接地气的、有鲜活生活质感的呈现过程,也让“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这一动人表述在现实中得到印证。

  ■ 视听美感

  史实与诗意辉映呈现中国大美

  《领航》十六集,每集30分钟,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影像宏大叙事的多元表达,这也是创作团队思考的问题。闫东表示,“我们不仅要用影像来讲故事,更要有思辨的意识,要有哲学的思考。”本片坚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思想+艺术+技术”的创作理念,运用影视技术的优势和艺术表现手法,使本片画面与音乐交融,史实与诗意辉映。

  片中设计航船、灯塔、道路和二十四节气等一系列视觉元素,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影像风格。片中大量的航船、灯塔意象,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视觉符号贯穿十六集。为了展现片中“乘风破浪”的引领形象,摄制组还专门赴大连,在30万吨VLCC货轮上拍摄了7天,从而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

  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也被巧妙融入,独有的“文化气质”和“中国美”渗透其中。闫东表示:“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上具有广泛认知的中国文化符号,它打通‘天地人和’,体现了‘中国智慧’对生态命运共同体的独到理解,极具情感爆发力。”

  《领航》片头采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五大主题雕塑,既庄严大方,又寓意深刻,给观众营造出历史感、神圣感。为此摄制组72小时连续拍摄,从角度、光影、形象评估打磨,辅以后期动画特效以达到预期效果。

  武力表示:“该片的片头采用中国共产党党史馆大门口的群雕,我认为既有汉白玉雕塑的艺术美,庄严大方;又寓意深刻:这十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努力奋斗、成就辉煌的十年。这也是该片一开始就能够抓住观众、给观众历史感、责任感、神圣感的成功之处。”

  胡智锋表示,《领航》大量运用了精微的艺术影像。作为写意的艺术元素,空镜在《领航》中显得尤为出奇。从象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金色向日葵,到代表中国高速发展的复兴号列车,再到代表伟大征程的浩瀚星空和江河湖海,这些充满艺术气息的空镜头不仅展现了中国式的浪漫写意,也呈现了大国形象的恢弘气派。

  另外,在创作中,《领航》创新呈现方式,努力让镜头语言表达更有张力,让受众观赏体验更为丰富。该片引入“天眼看中国”全新视角,采用高分卫星遥感影像数据,运用目前国际领先的全4K超高清实时三维渲染引擎,保证了三维动画影像的逼真写实。片中大量出现的航拍摄影、显微摄影、水下摄影以及航空摄影,不仅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纪录片的表达形式,也提升了影片的艺术价值。

  闫东介绍,他们还对部分老旧素材进行了4K修复。“十年来,技术上又有很多变化,不同技术指标的素材搁在一起,就显示出距离感了。我们的修复,不是去改变画面的真实性,而恰恰是在色彩上、在内容上,更加准确、更加真实。”

  另外,配乐、音效以及歌曲演奏等艺术化音乐形式的使用也为影片增色不少。主题歌《今朝》唱出了人们心中的美好与感动。这首歌由中央音乐学院俞峰院长担纲演奏总指挥,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和合唱团的老中青三代艺术家集体行动,160人组成的演奏队伍,他们用自己对党和祖国最真挚的感情唱奏出了每一个音符。

  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博士盛松表示,“每当专题片《领航》以其大视野进行了具体而生动的国家叙事后,主题歌《今朝》便会以其安静祥和、沁人心脾的姿态将词义娓娓道来。在自身个体微观的切入和整体宏观的表达下,歌曲以极具抒情性的表达方式不断沟通着电视观众的内心情感,让人们从艺术的角度获得了对专题片的深入理解与深刻领悟,进而迸发出对党和国家最为崇高的赞美之情。”

  在《领航》中,音乐作为不可或缺的创作元素融入其中,例如:第一集的插曲《我爱你中国》;第三集插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唱支山歌给党听》《我们是共产党员》《好花红》《领航》等经典歌曲贯穿,党和人民心连心的血脉深情直抵人心。武力表示,除了片尾的主题歌歌词内涵意味深长、令人回味并烘托气氛,使音乐达到高潮外,几乎每一集都有插曲,或配合各集的主题,或传达理论和故事之外的意蕴,或引发观众对歌曲历史的回应,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 社会反响

  个性化多屏互动有效影响不同圈层

  《领航》于10月15日圆满收官,截至10月16日,《领航》网络触达人次55.1亿,全网相关内容点击量超26.4亿,相关微博话题总阅读量超13.6亿,登上热搜热榜125次,成为近年来网络舆论场影响最广的大型政论片,取得全网传播新突破。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是《领航》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正片创作的同时,还联合CGTN同时创作了三集《领航》国际版,每集30分钟,面向海外观众翻译成多个语种,通过CGTN与国内版同步播出。

  《领航》融合传播在中央网信办大力支持下,全面合作央视新闻、抖音、快手、哔哩哔哩(B站)、微博等新媒体平台,“量体裁衣”定制个性化内容,精准投放、实现了优势互补和传播效果最大化。如在抖音平台,“热血MV今朝唱响家国情”这一《领航》主题曲相关话题登上热榜,获得了超千万的热度;在微博平台,央视新闻引用“领航”话题推出了一系列短视频,“张桂梅说学生走得比我好就足够了”“土豆院士说扶贫也要扶智”“抗美援朝老战士含泪讲述被救场景”“张定宇说要用剩余时间拼命奔跑”等视频播放量均突破百万级别,转、评、赞均达到较高数量,网友们也纷纷在转发区和评论区回复“致敬”,字里行间流露出满满的感动。

  另外,《用混凝土浇筑的金牌》《“剪”出来的世界冠军》讲述青年人物的短视频,《八旬老艺术家夙愿成真》《“神兵”配“战歌”》竖屏短视频等产品,以平台个性化的故事表达,极具感染力,有效影响了不同圈层。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冷凇表示,《领航》融合传播也充分关注大屏小屏的互动互哺、链接联动,形塑多屏互动的“传媒综合体”,打造内容循环新生态。除大屏播放正片外,在小屏端投放4分钟精华片,符合当下移动化、碎片化的用户习惯;并且依托短视频平台庞大的用户群体,以及交互式、即时性的传播优势,《领航》系列短视频可以在国内外新媒体端立体化呈现中国的巨变与腾飞,发出中国声音,表达中国立场,展现中国态度,成为对外传播的重要载体。

  冷凇认为,《领航》借助短视频交互、开放、共情的传播特点,削弱了“审美代沟”与“接受壁垒”。“武大靖说拼一拼梦想就能实现”“‘95后’美发世界冠军说每人都能成工匠”等话题以全新的包装手法量身定制,用年轻人的文化语境和精神内核重新叙事,制造令人耳目一新的流量燥点,突破小众圈层,向更多元群体渗透。

  胡智锋表示,纪录片《领航》的规模之大,内容之丰,制作之精,为纪录片创作提供了众多启示。在创作动力上,《领航》的主创人员带着饱满的人民情怀,带着对党、对社会主义以及对中国的信仰从事创作,并在影像的叙事中通过情感表达道理。正是因为对于党的政治理念的高度认同,才使得这部影片实现感性和理性上的情理认同。在创作积累上,闫东导演团队深耕政论类纪录片创作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制作经验与影像资料,正是这些积淀为影片的艺术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在创作功力上,影片的团队实现了政治表达和艺术形式的平衡、主观性和客观性的平衡、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平衡、中国性和世界性的一个平衡、记录和表现的平衡。

  南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刘忠波教授表示,《领航》在二十大到来之际推出,书写新时代十年的辉煌成就,以自豪且激昂的姿态迈向新征程。这部专题片借由新时代十年中国的历史进程、发展态势和时代主题,强化集体记忆,深化国家认同,增加民族自豪感,又挖掘和开发出新的政治美学形式,使得新时代十年发展进程在真实影像中实现了提炼和升华,提升了专题片的美学文化吸引力,是一部思想性、艺术性、生动性相统一的力作。

  《领航》全景式展现了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十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形象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深刻性、系统性。影片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不仅实现了多维价值的深刻表达,也为新时代政论片树立了新的标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