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我因查找一位烈士的资料来到盘山烈士陵园,见到了义务讲解员龙成文。他也是官庄镇联合村红色教育基地的负责人,曾为数万人讲述联合村的抗日故事。他说:“基因是有颜色的,我只想做一件事,就是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
生于红色堡垒村堡垒户
想帮叔爷龙德庆恢复烈士名分
1966年,龙成文出生在蓟州联合村。祖孙三代八口人住在一个破旧的小院里,只有东倒西歪的三间小房。屋里黑乎乎的,窗户是用秫秸捆的,上面贴着塑料布,破木头拼凑的门根本不挡风。冬天大锅灶里烧劈柴,把木炭扒出来放在铁盆子里,搬到炕上取暖。小院门口钉着一块铁牌,写着“堡垒户”三个字,爷爷总把它擦拭得干干净净。村里很多人关心他家,村集体还派人来给他家种地。
当年联合村是红色堡垒村,龙成文的太奶奶是当地有名的“八路军龙妈妈”,本姓何,遵化马兰峪人,为人仗义,智勇双全。那时在盘山抗日根据地,龙妈妈、杨妈妈、崔妈妈与朴妈妈都被八路军称为“好妈妈”。她们冒着生命危险保存抗日物资、掩护八路军脱险、精心照顾伤员,其事迹在《天津党史资料》《蓟县志》《蓟县革命史》上都有记载。
龙成文的爷爷兄弟三人,大哥龙荣庆被日军用刺刀挑了,弟弟龙德庆当了八路军,后来调到蓟遵兴(蓟县、遵化、兴隆)联合县当财粮干部,1944年5月在爨岭庙战役中壮烈牺牲。太奶奶得知儿子战死的噩耗悲痛万分,找到联合县的领导请示,把儿子的遗体带回家,安葬在六间房(今小米庄)龙家祖坟。1960年龙妈妈去世,龙德庆的“烈士证”不慎遗失。
龙成文上小学时,每年清明节学校都组织学生去盘山烈士陵园扫墓。这对龙成文是很大的触动,他想:“叔爷在战争中牺牲,希望后人不要忘记他。”让叔爷龙德庆得到烈士名分、安葬在烈士陵园,成了龙成文的心愿。上中学时,他在陵园烈士遗物展柜中发现一个旧记事本,上面有龙德庆的名字。他找到管理人员,但管理员不可能把展品交给一个孩子。上世纪90年代,爨岭庙附近建起一座烈士陵园,埋葬着在爨岭庙战役中牺牲的英烈。龙成文找遍陵园,墓碑上没有龙德庆的名字。
那些年龙成文一直在做这件事,他从没想过要任何烈属待遇,只想还给叔爷一个烈士的名分。2003年,央视“军事天地”栏目来盘山采访拍摄,其中有关于“八路军龙妈妈”的故事,龙成文也对记者提起了龙妈妈的儿子、自己叔爷龙德庆。转年,央视举办“寻找英雄”活动,龙成文写信请求恢复叔爷的烈士名分,但得到的答复是“证据不足”。
转机出现在2005年,《天津日报》刊发了一篇题为《为战友守陵25载》的文章,提到看守爨岭庙烈士陵园的老人张士龙回忆战友龙德庆,说龙德庆教过他学文化,后调到地方当干部,在爨岭庙战场,他亲眼见到了龙德庆的遗体。龙成文立即到下营镇团山子村找张士龙。老人见到龙成文时泪流满面,讲起了当年的那段往事。
他的执着让人感动
证据终于浮出水面
1943年,张士龙参加八路军,与龙德庆在一个部队。1944年5月,蓟遵兴三县助理以上干部在团山子村召开秘密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专员杨大章、八路军十三团副政委廖峰、蓟遵兴联合县县委书记占中以及各县区干部,由警卫连负责警卫。由于汉奸告密,日军来袭,与会人员冒雨转移。日军包围了爨岭庙周围的山头和路口,警卫连战士们浴血奋战,掩护地方干部和首长向南突围。一场激战,百余名同志壮烈牺牲,龙德庆是其中之一。
张士龙那天到唐山接新兵回来,半路上听见爨岭庙方向枪炮声震天,周围百里的山谷都在回响。敌人撤离后,他赶到战场仔细寻找、辨认,发现了战友龙德庆的遗体,腹部起码有八九个弹孔,身上全是血。村民们把家里的躺柜、炕席、棉被捐献出来包裹烈士的遗体,临时埋葬在附近的门槛子沟,后来才搬入爨岭庙烈士陵园。
虽然张士龙能证明龙德庆在爨岭庙战场牺牲,但有关人员还是告诉龙成文:“我们需要档案材料。”龙成文找到联合村老书记李振海,老书记说:“龙老太太的儿子龙德庆确实是1944年牺牲在爨岭庙,后来老太太把遗体拉回老家,那时龙家享受烈属照顾,我们村派人给他家锄地。”村里其他老人也出了证明。但是,这些只是旁证,有关部门仍需要更有力的文字材料。
龙成文的执着感动了很多人,当地民政局的王科长为取证跑了很多次。2005年7月的一天,龙成文遇到一名新华社记者,说起自己一直在为叔爷寻找烈士证据。那位热情的记者很快帮他查到了《蓟县志》,在第961页,官庄乡101名烈士名单中,赫然写着“龙德庆”这三个字!
2005年8月10日,当地民政部门接到上级文件,确定龙德庆烈士坟迁至盘山烈士陵园。2006年3月,龙成文来到龙家祖坟,这里早已改为葡萄种植基地,他捧起一抔黄土,紧紧贴在胸前。这一年的清明节,龙成文一家人来到盘山烈士陵园,将从祖坟带过来的黄土埋在一块崭新的墓碑下。墓碑正面镌刻着“龙德庆烈士”五个金色大字,背面碑文写道:“龙德庆,官庄镇联合村人。1918年3月出生,1936年参加革命。财粮干部。1944年5月在爨岭庙惨案中牺牲。”
挖掘联合村革命历史
开发红色旅游项目
抗战时期,盘山是冀东抗日根据地,联合村是当地第一个抗日堡垒村,是八路军和地方武装的重要活动基地,我党政军机关在此驻扎,因此成为日军烧杀抢掠的重点地区。村民们坚持对敌武装斗争,保护抗日物资,掩护八路军干部战士及伤员,涌现出“盘山民兵班”等英雄人物。日军和伪军多次偷袭联合村,先后抓住八路军财粮委员崔良才、办秘密兵工厂的共产党员孔继德等人,严刑拷打,活活烧死……全村在抗战期间先后有73人被日军杀害,但是,联合村有“烈士证”的家庭并不多。龙成文感慨:“难道让烈士、英雄们都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甚至子孙后代都不知道他们的事迹吗?不能啊!”
龙成文下决心挖掘、记录联合村的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这个想法得到村领导班子的支持。他走遍全村,找到先烈的后人核实细节,记在小本子上。2008年,他开了一个农家院,给每位游客讲村里的抗日故事和英雄人物,感动了很多人。
联合村有三个队,一队紧邻盘山景区,开发了不少农家院,二队地多,开发了两百多亩特色果品采摘园,三队搞特种养殖。村里规划了三纵一横的道路,对村容村貌进行了彻底整治。村里有二十多处红色遗迹,红色旅游优势突出。
2015年,龙成文当选村党支部书记,他的目标是力争红色旅游项目落地,用红色带动绿色,让家乡脱贫致富。烈士后代王文侠当选村主任,他与龙成文一拍即合,计划利用废弃的村小学建一座“莲花峰七勇士纪念馆”。但这个计划遭到很多村民的反对,他们认为纪念馆属于“阴宅”,建在村里不合适,再说,旁边就是盘山烈士陵园,谁会来这里参观?龙成文和大家商议,重新修改了计划,改纪念馆为“联合村红色教育基地”。
2016年,联合村红色教育基地开工。摄影家刘光辉提供了大量历史图片,雕塑家于庆成的弟子、联合村人史日红创作了莲花峰七勇士雕塑。转年清明节基地落成,当年就接待了上万名参观者。村里12个红色遗址挂牌,串成了一条红线。联合村与蓟州区委党校合作开发了红色旅游线路,主题是“传承红色基因,铭记抗战历史”,穿军装、急行军、投手榴弹、唱革命歌曲,参观抗战指挥部、冀东报社、惨案遗址、暴动预备会四大革命遗址。
红色教育基地如今已接待参观者近10万人,家乡红的更红了,绿的更绿了,红色旅游带动了农家院、养殖、种植,村民见到了效益,村集体有了收益,联合村成功打造了“红色品牌”。龙成文自己则常年担任旅游讲解员,有时一天要讲五六场,从不觉得辛苦。
这两年,联合村规划了第二条红色旅游线路,修建了盘山民兵班雕塑、八路军站岗雕塑,修复了包森养伤遗址、莲花峰七勇士跳崖遗址,并与蓟州区委党校、党史办联合开发了两个革命主题公园。目前,村里准备再打造出第三条红色旅游路线,身为项目负责人,龙成文正在积极引资。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他把农家院租给别人经营,一门心思传承红色基因、培训讲解员。他希望每个村民都是讲解员,每个农家院都能讲联合村的真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