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教育为本。2022年以来,和平区教育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化组织领导、精准分类施策,持续健全教育帮扶协同推进机制,统筹助力结对帮扶的甘肃省舟曲、会宁、靖远三县乡村教育振兴和教育振兴乡村工作。
加大人才支援力度
选派优秀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59人支教送培。
一是提升教育质量,充分了解当地学情、教情,因材施教、培优补差,营造“创境、实践、提升”的育人环境,组织法律专题讲座、阳光体育运动、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培养等活动,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特别是疫情期间,制定《线上教学工作方案》,通过互联网创设真实的课堂教学环境,点对点解决技术问题,培养学生线上学习方法和习惯。组织线上教研,分享和平区在信息化2.0提升工程中的经验,实现“共享共联云教研、经验分享零距离”。
二是发挥传帮带作用,定期送培送教下乡,开展跨学校、跨学科公开课、专题讲座500余场;成立天津名师工作室、设立“青蓝工程”、签订师徒协议,指导当地教师做展示课,从教材解读、知识整合及德育渗透等方面给予指导,听评课2000余次,举办教学大赛200余场,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研的引领效果,当地教师在市级赛课中荣获近百项荣誉。
深化学校结对共建
深化“1+1+N”联盟学校协作发展,和平区35所中小学、幼儿园巩固拓展与甘肃地区92所结对学校的帮扶共建,在当地重点打造23所教育支援示范校。
一是组织“互联网+”教研,两地学校相约云端、交流沟通,探索构建“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教学。特别是幼小衔接线上联合教研,有效提升甘肃学校对儿童发展的认识,帮助幼儿实现顺利过渡。
二是开设“互联网+”课堂,将特色课程、主题讲座、专题活动面向结对学校直播,辐射扩大和平区“智慧教育 奠基未来”的教育理念和改革成果。科普思政公开课,启发学校将科普与思政有机融合,启迪学生乐学善思的探索精神;名班主任工作室研讨会,提升班主任专业素养,优化德育队伍建设;呵护青少年视力专题讲座、家庭劳动微视频展播等活动,拓宽学校育人途径,为青少年身心健康保驾护航。特别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暑期领导干部研讨班,提高结对学校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意识和能力。
加强民族地区教育支援
抽调34名干部、教师,组成精英管理团队,赴舟曲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舟曲一中挂职校长和副校长职务,支教送培。派驻团队紧盯任务,全方位开展帮扶工作,取得显著效果。
一是打造舟曲职专职业教育发展新模式,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聚焦乡村振兴、互促互学和群众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坚持长短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实施订单培养,学校迅速成长为甘肃省级优质校建设单位。学校的汽车运用与维修、机电技术及应用、建筑工程施工、计算机应用技术、护理、幼儿保育等6个专业被确定为“优质校”重点建设专业。建有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3处,其中巴藏实训基地承担挖掘机、装载机的社会化职业技能培训。值得一提的是,校企深度合作后,学生可以获得企业提供的奖学金到企业实习,并获得与岗位相对应的工资;有就业意愿的学生还可以直接到企业工作,生活得到保障,减轻家庭负担,促进脱贫家庭和脱贫家庭子女技能成才、技能增收,有力推动职业教育实用性发展,畅通就业渠道,强化就业帮扶。
二是重塑舟曲一中发展动力,办学管理、教育教学成效显著。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将和平区人才培养“塔式结构”推广运用,制定教师发展“8%计划”。积极开展外引名师、内塑自我、师徒结对、教学年会、月度评优等活动,促进教师快速成长。打造学生发展“自强工程”,成立学校学生会和年级学生自管会,广泛搭建学生参与学校生活的各类实践平台。基于大部分学生父母常年在外务工,缺失关心关爱和价值引领的现状,探索实施师生“牵手工程”,选聘干部、教师作为导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生活指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和生涯规划。逐步推行的行政会制度、中层干部述职评议、教师校本教研、学生全封闭管理等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实现教育教学各环节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学校获评州级文明校园;教师在全州“同课异构”比赛中屡屡斩获一等奖。
通讯员 石英 柳馨雨